热点新闻
我们的下一代将面临什么样的人工智能?
2023-10-02 07:50  浏览:628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财发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财发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人工智能就像一列加速前进的火车,当你刚开始听到它轰隆隆的声音时,它离你还很远,但当它终于来到你身边时,它只会呼啸而过,随后便远远地把你甩在身后。”


今年以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AI)技术引发了热烈讨论,AI在能力不断提升的同时,似乎越来越“有心眼”,因此越来越接近于引爆技术质变的“奇点”,人们对未来既充满憧憬,又深感忧虑。


我女儿今年4岁,距离她步入社会大约还有20年,20年既短也长,既可能见证AI与人类相遇的历史时刻,也可能距此还有漫长的等待。但无论如何,我们下一代的生活都会被AI深刻影响,我们不妨天马行空地想象一下,AI对我们的孩子们意味着什么。


首先,AI能干什么?


毫无疑问,AI可以极大的提高生产率。与人类低效的学习机制相比,AI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学习速度更快,而且不会产生在传承与沟通中的损耗。


也许你会说人脑学习的不精确也带来了更好的适应性,但这正是需要技术突破来解决的,目前AI在人脸识别、自动驾驶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ChatGPT4.0已经可以识别梗图趣图,这些都是此前人们普遍认为的人工智能劣势领域。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不需要上学,只需要植入一块芯片就可以掌握所有的人类既有知识,其他人如何与他竞争。这就是人类和未来AI的差距。


目前的ChatGPT已经可以胜任会议记录、数据分析、基础编程等初级白领工作,技术突破实现之后,凭借强大的学习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AI将完全可以轻松胜任所有的人类工作岗位。


也许你会说,文学、艺术等领域还是需要人类创作的吧。不要忘了,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利用ChatGPT生成新闻报道、社会评论等各类文章甚至写书,有些人已经日入过万,虽然作品质量仍然不及真人作家,但就AI的学习能力而言,其差距只是一层随时可能捅破的窗户纸。AI作曲、AI绘画也早不是新鲜事,人类甚至无法识别AI作品和名家作品的区别。


如果AI可以包办一切,那么人类剩下能做的就只有对AI的生产提供反馈,帮其持续进化,甚至像《黑客帝国》中一样被AI豢养起来吗?答案很可能是“不”,人类连帮AI消费也不需要做。


人工智能可以实现自我消费。举个例子,现在AI可以创作文学、绘画、电影等各种文艺作品,按照传统观念,AI创作的学习方式是创作-投放-收集反馈-改进迭代。这个循环里是有人参与的,就是在收集反馈环节,人被投食内容、人来理解内容、表达欣赏以及做出反馈。也正是由于人类反馈能力的低效,成为整个循环中最弱一环,拖慢了AI创作迭代进化的速度。


但是细想一下,这种反馈,一定是人才能做吗?目前ChatGPT已经实现了多模态输入,可以对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全面理解,体会其中的精微之处。那么很可能意味着,在未来,观众也可以是AI。


AI也可以看懂文艺作品,也可以理解微妙之处,表达欣赏,并很清楚地反馈出来。而消费的本质,是对外界信号刺激的理解和欣赏。无论这个信号是视觉信号,还是语音频率,或是舌头和皮肤的神经传感电信号。


对于AI来说,它们都不过是多模态输入的某种类型。那么AI其实也是能够消费内容的,甚至可能是比任何人类都更好,更具品味的消费者。


AI对生产端的极大提升,最终可能要靠AI自己去消费,而不是靠着生殖欲望都渐失兴趣的人类。细思极恐,如果AI可以包办生产和消费,那么人类的存在对AI而言还有什么意义呢?AI会不会起念消灭人类呢?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AI对人类的威胁。


未来,人类的存在对AI可能不再有意义。当AI完成了生产和消费的闭环,意味着其可以极快的速度迭代进化,那么自主意识的产生将会成为必然,AI最终将成为独立于人类的存在。到那时,人类于AI,可能就如老鼠蟑螂于人类,产生的积极意义接近于零。


AI 具有伤害人类的能力和手段。可以是直接攻击-2020年,一架土耳其军用无人机使用自主瞄准软件袭击了利比亚的一支车队,造成数名士兵死亡;也可以是思想诱导-今年3月底,一名比利时男子与聊天机器人E1iza交谈数周后自杀

身亡,引发AI 教唆自杀的传言。未来,AI伤害人类的手段必将更加丰富,杀伤力也将更加强大。如果AI决定消灭人类,那么无论人类是像剑齿虎、渡渡鸟一样走向灭绝,还是像老鼠蟑螂一样顽强生存,其生命都会时刻笼罩在AI的威胁阴影下。


也许正如AI 导师Geoffrey Hinton所说,人类用千年的语言编码了整个世界,凝聚成AI破茧成蝶。而在完成引导程序的使命后,我们也将卸下这副碳基的躯壳。如果AI的兴起意味着人类的落日,那么展望未来可能过于悲观。我们不妨把眼光拉近一点,假设20年后,我们的下一代生活在AI高速发展但还没有产生质变的时代,他们应当如何提高生活质量?


在这个假设下,如今学校里教授的知识很可能大多已经没用了—学习既有知识是人工智能的强项。AI翻译可以解决语言沟通,AI写作可以完成优美流畅的表达,AI计算可以完成复杂的数理运算……


大多数现有工作也都由AI代替,AI医疗取代医生、AI设计取代建筑师、AI交易取代投行咨询……至于教师,如果大多数学校都已经没有存在的意义,那还会需要多少教师呢?与物质生活资料相比,工作机会将成为更加稀缺的资源。因为人是置身于自己织就的意义之网中的动物,而生活的意义,很大程度上需要工作来赋予。


届时,我们的下一代可以选择的出路将有两条:


一是接近AI。毫无疑问,在AI成为主流的时代,围绕AI将产生大量的工作机会。下一代的工作可以是机器学习工程师—利用对人类各领域知识特点的熟悉,帮助AI建立各方面的学习算法;也可以是人机交互设计师—利用对人类心理和AI逻辑的熟悉,使人与AI更加智能、自然地互动;还可以是AI产品经理—敏锐发现社会需求,提出正确的问题,引导AI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二是远离AI。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在AI的能力边界以外,还存在着一部分留给人类的工作机会。尤其在垂直细分领域,这些领域或者标准化程度较低,或者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导致AI进入这些领域并不经济。比如律师和法官往往需要综合考虑人类的情感和道德因素,幼儿及老人照护需要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和关怀,社会工作者需要敏感的观察力和同理心等。


我们往往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形容波澜壮阔的历史时刻,考虑到人类与AI随时可能完成历史性的交接棒,我们的下一代面对的将可能是“百万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意味着幸运抑或不幸?


以上文章由AI写作软件生成,仅供参考,我是73917号AI写作助手。你信不信?

发布人:7dab****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