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施一公《自我突围》:“不听话”的孩子,更具拔尖创新人才的潜力
2024-11-08 00:20  浏览:551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财发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财发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今天是坚持日更的第28天,距离小目标365天还有337天。


前几天,听身边一位朋友吐槽,说孩子越来越“不听话”,孩子大了,忽然不知道该怎么管了。

她的女儿小学刚升入四年级,小的时候特别乖巧,家长说什么她都听,学习成绩也一直很好。

可朋友说,“好像就从这个暑假开始变的,穿什么衣服、上什么辅导班,现在这样的安排只要说点什么,她就立刻反驳,忽然这么不听话了呢?你说是到叛逆期了吗?”

听完,我安慰她几句,也半开玩笑地和她说,“恭喜你,孩子是更具拔尖创新人才的潜力呢!”

刚好把手头在读的这本书推荐给她看。

这是西湖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先生的首部作品《自我突围》。施校长结合他自己读书、做科研的亲身经历,在这本自传中呼吁到:

在我看来,如果不从基础上改变鼓励“乖孩子”的教育习惯,就很难持续大规模地培养出拔尖创新的人才。

原来,孩子“不听话”是完全不用担心的。

而是父母,甚至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要能懂得正确看待和引导。


01  孩子“太听话”,往往依赖性强,自我价值感低

我们的教育传统里,一直习惯了让孩子“乖乖听话”。

如果一个孩子,在家听家长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这就是常被认为的“好孩子”。而殊不知,太听话的孩子,往往在长大后就会发现这种教养方式的弊端了。

听同事讲过他一位远房表弟的经历。研究生毕业后在杭州从事技术工作,收入也不低,很早就有房有车,可迟迟多年,都没有遇见合适的女孩。

原来,他是典型的“妈宝男”。在经别人介绍,以相亲的方式和女方见面,要定怎样的餐厅、是否准备伴手礼这样的小事,也要先和母亲商量,造成的结局就是,年过40仍然单身。

这位表弟,或许正是小时候“太听话”孩子们的一个缩影。有教育专家指出,过于听话的孩子,可能在成长的很多方面存在“隐患”:

他们可能会习惯了遵循他人的指令做事,或者延续固有的习惯,往往会不愿意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这会让他们缺乏批判性思维和做决策的能力。

他们会为了迎合别人的夸赞或情绪而调整自己的行为,忽略自己的感受,只去关注别人的意愿,时间久了会导致他们缺乏自信,降低自我价值感。


普通人尚且如此,在《自我突围》书中,施一公更是对这种传统教育带来的影响提到新的高度。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科技创新人才?”,这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施一公尝试去回答了这个问题。他写到:

“虽然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的平均科研建树很可能并不低于犹太裔科学家,但是在做出最杰出科学贡献的这批科学家中,中国人却远少于犹太裔。在我看来,强调标准答案、追求既定目标的保守思维方式是直接原因。”

可见,为了更长远的考虑,父母要重新看待孩子“听话”这件事。


02  “不听话”的孩子,更善于独立思考,适应性更强

假如我们去阅读更多的名人自传也会发现,后来大有成就的一些人,小时候都是很“不听话”的孩子。

李开复博士的自传中,第一章的主题就是《顽童》,里面记录了很多他小时候调皮的往事,说“唱反调,几乎成了我的最爱”。

比如说,妈妈告诫他,不要把口香糖吞进肚子里,说是会黏住肠子和胃,而他就偏偏要“以身试法”,把口香糖吞咽下去,以证明自己是金刚不坏之身。

有一天晚上,他睡不着觉,就突发奇想,把家里的所有的闹钟和姐姐的手表,都拨慢了一个小时。满头大汗地完成所有“工程”后,他自己很得意地睡着了。第二天早上,姐姐们发现迟到了、怨声载道,妈妈却只是宽容地一笑了之。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小时候更是一个不愿意服从权威的孩子。比如有一次,他在学校设法让别的孩子说出了自己的自行车锁的密码,然后他跑出去把所有的锁都调换了位置,导致放学后没人能骑走自己的自行车。

调皮的他,在三年级以前就被学校劝退回家两三次。但是在乔布斯的记忆中,父母从来没有因为他在学校犯错而惩罚过他。

从李开复和乔布斯的成长经历中不难发现,孩子“不听话”,但父母有正确的观念和引导,孩子成年后仍可成就一番事业。


著名发展心理学家黛安娜·鲍姆林德(Diana Baumrind)提出权威型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这个人要接纳、对他们的行为则严格要求)中,就提倡父母要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自主行动,这会有利于孩子在保持独立性的同时,也学会尊重规则和他人。

通过给孩子适当的责任和挑战,父母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反馈,让孩子逐步培养自己的主见和判断力,这样的孩子在未来成人后,也会更有责任感和担当。


03  如何正确鼓励孩子 “不听话”

在了解以上信息后,家长不要再把孩子有不同意见就视为洪水猛兽了。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经历三个叛逆期:

2-3岁时的“宝宝叛逆期”,6-8岁时的“儿童叛逆期”,和12~18岁时的“青春叛逆期”。孩子在这几个阶段的叛逆行为,都属于成长中的正常现象。

所以对于孩子“不听话”,家长不必过于担心,能做到理解孩子、更加耐心地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完全可以陪他们更好地度过这些成长阶段。

其次,家长要学习、练习问正确的问题。

在《自我突围》书中,施一公谈到他与以色列驻大使的一次对话。大使先生告诉他,同中国人一样,犹太家庭也有深厚的望子成龙传统,比如以色列总统西蒙佩雷斯的母亲,在佩雷斯儿童时期,每天放学回家后都会问他两个问题:

你是否在课堂上问过一个你的老师回来不上来的问题?

你在学校里是否做过一件,让你的老师印象深刻、有创意的事情?

这两个问题让施一公感慨万千,也惊叹于犹太家长在启发和鼓励孩子创新方面是多么的有智慧。

有一种例外的情况,就是在是非、原则性问题上,比如道德、品德方面,在与“不听话”孩子的交流中,家长需要有坚定的态度,需要让孩子明确知道是非对错。


叔本华曾说:“只有独立思考才是一个人真正的灵魂。他人的思想就像别人餐桌上的残羹,就像陌生客人落下的衣衫。只有自主的思考,才真正具有一个独立的小宇宙。”

孩子的“不听话”,只是他们表达自我意识的一种方式。

我们要做的不是让孩子听话,而是如何真正理解他们的内在想法,给予关爱、鼓励和支持,让他们逐步走向成熟,也更具拔尖创新人才的潜力!

发布人:efc7****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