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绛县城西隅高垣上,绛州古衙署后部。隋代绛州井水碱咸,既不宜饮用,又无法灌田。内将军临汾县令梁轨于隋开皇十六年(596)修筑渠道,引九原山鼓堆泉水灌溉绛州,余水放衙署后部蓄为池沼,又建亭阁于池畔,始有园池,后称为绛守居园池,
居园池系山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绛州署后,是我国现存的隋代州府园林引余波贯牙城,蓄为池沼。唐宋时多次重修,曾遍植竹木花草,园门与衙署相联,名虎豹门。
从园西南进虎豹门,入园下台阶二十九级,直达洄莲亭。亭呈正方形,半陆半水,绿柳成荫,仲夏池中荷花盛开,为园林“夏景”。
洄莲亭西依墙而建有半亭,左右花墙,两旁古柏翠竹,奇花异草,为园林“冬景”。
莲池在园西,与蓄水池(又名苍塘)有渠道沟通,渠上架拱形小桥。池西有冬景亭,池南有洄涟轩(又名洄涟亭),洄莲亭东北方有一土山,系当时挖洄莲池土方所积,山上山下植有槐、柏、杨柳等。
再往东是横悬园池的南北向的小土丘,名“子午梁”,把园池分为东西两半。子午梁两边砌以花墙栏杆,北端为嘉禾楼,南端为香亭。楼前有甬道,通南边子午梁东侧有叠石假山,还有影壁六角拱门、春景亭、八卦亭、拙亭、燕节楼、望井台、苍塘风堤和孤岛等景物。一渠清流,蜿蜒其间。跨水渠,过站桥,登亭阁,流连于岛台之间,观花赏景,雅静宜人。范仲淹有《居园池》诗云:“绛台使群府,亭台参园圃,一泉西北来,群峰高下睹。”
子午梁往东为假山,山东六角门照壁,穿门而入有一浅亭,名“嵩巫亭”,亭周围植有迎春甚多,为园池“春景”。
园北隅为风堤、望月台。园东部为宴节楼(据传说,明代时期,有一位名叫杨继盛的士人在此设宴招待学友,并让学友们吟诗作对。由于宴席之际景色优美、气氛热烈,因此被称为“宴节”。后来,加以修葺建成了现在的宴节楼。清朝乾隆年间,当地文人李寿芝为宴节楼题写了一块匾额,上书“丹青墨染尽,彩笔挥华章”,表达了他对文化艺术的追求和创作的热情。这块匾额至今仍然保存完好,成为了宴节楼的重要标志之一。)
宴节楼向南穿曲径为“茅亭(拙亭)”,四周盛植秋菊桃李,为园林“秋景”。唐、宋、元、明、清均有重修。
虽经漫长岁月,其总体规模、布局、形制以及池塘、渠道、亭台部位等,尚清晰可辨。唐宋著名文人学士如岑参、欧阳修、梅尧臣、范仲淹等皆曾驻步其间,吟诗作赋,赞美园景。绛守居园池是我国较早的、保护完好的园囿建筑之一,为研究我国园林艺术史的重要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