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大山的台湾情缘
苏大山(1869—1957年)字君藻,又字荪蒲,福建泉州人。苏大山以诗人、报人、史家和藏书家名世。早年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主同盟会报刊《南声日报》《闽南日报》笔政,以革命劳绩获大总统孙中山颁授六等嘉禾章。有《红兰馆丛书》传世。
《红兰山馆丛书》书影
(图片由作者提供)
1911年,台湾新竹诗人郑香谷的胞妹郑慧修逝世。闽、台两地诗人纷纷作诗纪念其贞孝事迹,苏大山亦作《郑贞女诗(贞女为台湾新竹人)》,诗中有“台湾本是田横岛”句。
1919年,苏大山入厦门鼓浪屿菽庄吟社为社友,与社中台湾诗人林尔嘉、施士洁、汪春源等日夕吟咏唱和。苏大山与汪春源有同年(生同年)之谊,其后又有儿孙亲家(苏大山第三子娶汪春源长孙女为妻)之好。
1927年,苏大山在林尔嘉子林小眉、林希庄陪同下游览台湾澎湖、基隆、台北、台中、新竹、台南等地,有《婆娑洋集》记其游感。集中“直欲翻身揽大海,那堪回首望中原”“江山要有才人助,风雨常怀故国心”等句颇为感人。
作者简介
汪毅夫先生,1950年3月出生,台湾台南人,历任上山下乡人员、邮递员、学员、教员、研究员、公务员和退休人员。学术著作有《闽台区域社会研究》等18部,300余万字。
主播介绍
高琦,资深媒体人,“京彩台湾”新媒体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广天下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朝阳民革青委会副主任。录制有中宣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十四五规划》等多部有声作品;朗诵代表作品《脊梁》《等待天明》由央视、新华社等媒体发布并成为网络热搜;纪录片作品有《新丝路密码》《刘亚楼》《织梦年代》等。
栏目介绍
汪毅夫先生著作《顾盼两岸》,收录了作者自2019年元月起“在手机上用手写输入法写作”并陆续发表在中评社、中评网上的286篇文章。
对于“两岸关系已无联结点”的悲观论调,作者认为,“我写的学术段子(文史笔记)两岸都有读者关注,我讲的两岸故事两岸都有热心受众,这不就是一个联结点吗?每念及此,老旧的手表又上了一回发条。”正如作者所言,退休之人该放下的全放下了,惟此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应该是吾人一生的志业,不放下,也放不下呀!
《顾盼两岸》有声版上线之际,正值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时,也是京彩台湾继《话说两岸》之后,再次为广大读者提供“生动鲜活”的新媒体“选修”内容。
让我们通过《顾盼两岸》的字里行间,感悟海峡两岸方方面面的联结点,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在“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征程上,凝心聚力促发展,驰而不息抓落实,立足岗位作贡献,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感谢
汪毅夫先生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中广天下(北京)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单田芳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对本专栏的大力支持
-THE END-
京彩台湾
微信号:bjstb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