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 关于自己
“x总,很高兴认识!简单自我介绍,我是西安人,本科西工大计算机,硕士771微电子研究所。2008年毕业到上海工作,做了七年的半导体研发,自学考了CPA。短暂创业过(移动互联网app&半导体猎头),后来转行去了投融资圈,做了几年FA,再后来加入了创业公司负责融资和战略。”
转行后的这些年,这段自我介绍,复制粘贴了数千次,微信上加的新朋友,基本都是用这段话开头的。
再详细说说的话,可能还有下面这些:
1、83年出生,40岁,白羊座,ISFJ。
2、父母都是退休教师,老公是创业公司技术负责人,女儿是13岁的初中生。
3、只生活过两个城市,25岁之前在西安,工作之后就一直在上海。
4、跑步、跳舞、网球、拼图、吉他,每年都在挖新坑,不断解锁新技能,是减压也是自悦。
5、做事理性,做人感性,心理年龄明显低于生理年龄,夹杂着一些自己也还没梳理清楚的拧巴,不自觉的会把自己逼到墙角。
6、给点阳光就灿烂,不撞南墙不回头。骨子里不是CEO的料,只适合作为追随者,认定了的人、共识了方向,是个坚定的执行者,直到走不下去,那就换条路继续走到黑。
7、做半导体码农的时候没赚到大钱,因为那时候这行还不火;做FA的时候也没赚到大钱,佣金只够养活小团队;投资过一家STEAM编程项目,不仅没赚钱,教改+疫情,凉凉了;经历了两家创业公司,一家是终有遗憾,另一家是自我解脱。
8、本硕7年+码农7年,但还是把技术这碗饭丢了,当时是觉得女生做技术一定会遇到职业瓶颈,不如趁早转行。现在看,曾经的同学同事都在各大厂拿着高薪,而我的路看起来像是走歪了。
Part2 关于现状
为什么离职?8月初,离开了第二家创业公司,是主动离开的,老板有钱也有行业认知,要做的事情如果做成了还是很有想象力的,只是内部沟通太心累,做人大于做事,内耗严重。
不工作焦虑吗?不是太焦虑,吃得下睡得着,每天还坚持跑着5公里,但状态确实是比较低迷。虽然说不工作也不至于影响日常生活,但好像真的不是躺平的命,还是想找到方向,找到共识,找到可以追随的老板和一起打拼的团队,还是希望每天是被梦想叫醒的。
找工作难吗?40岁,女性,就业市场并不友好,加上大环境差,融资战略这类岗位对创业公司来说又非必须,几重因素叠加,找个合适的真的很难。
家人怎么看?老公极大程度包容了我的任性,虽然离职之前,他一直建议我先去摸摸市场行情,找到新平台再走,但当我跟他说,我坚持不下去了,他说那就辞吧,那一刻还是忍不住哭了,哭完了就辞了。
停下来的这段时间,一有新机会的苗头,我就屁颠屁颠立刻告诉他,但他对于上不上班并没那么在意,反而希望我可以好好想一想,假设从此以后都不工作了,自己想做点什么。
就像纳瓦尔宝典里说的,“仅靠出租时间是不可能致富的”,上班就是出租时间,每天有地方可去,每月有工资可拿,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安全感,但毕竟40+了,姑且不说能不能发财致富,就算是我们心甘情愿在职场里卷死,如此的就业大环境下,又能允许再打几年工呢?
跟老公这种包容+鞭策并举的疗法比起来,父母更多的是担心。我妈特别怕我想不开,每天给我讲各种知足常乐身残志坚的故事,告诉我没工作不要紧,但一定要为爱你的家人好好活着。我反驳她,人首先应该为自己活,做自己开心的事,无论做什么选择都应该先对自己负责。我妈听完更害怕了,本来要去午睡的,又在我旁边坐了好久,想要讲更多故事给我听。
后面什么打算?聊了几个工作机会,目前在等一个offer,希望可以重新回到半导体行业做一点事情。
同时,启动了“茹约而至”这个访谈计划,真心喜欢且希望可以持续做下去的一件事。
Part3 关于“茹约而至”
为什么要做访谈?2016年短暂创业时,就做过类似尝试,那时候做了一个“闺蜜咖啡”(没有持续运营,账号冻结中),写过一些生活小传,也把跟一些朋友的访谈记录了下来,只可惜后来猎头业务太忙,访谈就渐渐停了。
再后来做投融资,见了上千位的创业者和投资人,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最有认知的一小撮人,这份经历极大的满足了我的好奇心和新鲜感,那时候就很想把他们的故事写下来,但出于保密义务,也只能埋在肚子里。
跟涛哥一起做的超新星资本,除了FA常规业务,整个2021年我们做了四五十期新消费的小聚会、小课堂、主题沙龙等社群活动,加上亲自动手给多个创业项目撰写品牌故事,也算是用另一种方式延续了写作的小情怀。
再次拾起文字
不再想局限于创业圈
而是我们这一代的泛80后群体
不管哪个城市
不论什么职业
已然不惑或者奔往不惑的路上
很想和你一对一的坐下来聊聊
这些年支撑自己的是什么
现阶段迷茫的是什么
还有什么梦想
还在坚持什么
可能我的经历里有跟你相似的部分
可能你的故事里有另外一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