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北京语言大学“梧桐引领计划”高层次人才招聘启事
2025-07-06 19:15  浏览:64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财发网”
温馨提示:为防找不到此信息,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财发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立足中国,对话世界

北京语言大学诚邀海内外英才

每一份热爱都将被尊重

每一份才华都将有舞台

让我们携手

以语言为桥,与世界对话

共筑教育梦想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学校简介

使命担当 奋力传承


北京语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学校诞生于新中国外交事业的艰难开创时期,是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创建的,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校名。迄今为止,学校已培养了30余万名懂汉语、熟悉中华文化的外国留学生,包括各国政要、驻华使节及各领域的知名人士,其中外国大使300位,外国副总理以上政要80位。

学校目前学科涵盖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艺术学、交叉学科、医学共11个学科门类,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区域国别学,艺术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国际中文教育),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2个,其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另有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1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学科10个,中国语言文学与国别区域学2个学科先后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和“北京市一流学科”。2024年,“中国语言文学”在软科最好学科排名中列全国第四,为全国前3%;“区域国别学”在中山大学科学计量与科技评价研究团队发布的学科基础竞争力统计排名中列全国第四,为全国前3%。

学校拥有20多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等高水平师资,汉语国际教育教师团队、区域国别研究协同创新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学校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引育并举、分类培养,在教学科研发展中取得了一系列优秀成果。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51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北京市特色专业4个。

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与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等5所兄弟高校合作,建设西班牙语+采矿工程、德语+木材科学与工程、法语+化学工程与工艺、阿拉伯语+石油工程、俄语+资源勘查工程、翻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语+安全工程、葡萄牙语+智能建造等8个创新型本科专业,打造出在全国具有创新示范效应的联合学士学位培养项目集群,培养国家亟需的复合型人才。学校开设世界汉学与中国学国际人才实验班(中外学生同堂上课,本硕博贯通培养)、传播学(本科三年级后中外同堂上课的梧桐计划人才实验班)、播音与主持艺术(中英双语)专业,培养复合型国际传播人才和“传媒区域通”。

学校拥有31个省部级以上研究中心(基地),其中:国家重点建设的“区域国别研究高端智库”在中东、中亚研究和海外中国学研究领域全国领先,阿拉伯研究中心连续两届入选教育部区域国别研究高水平建设单位;教育部语言文化国际传播联合研究院以服务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为宗旨,致力打造多功能融为一体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实践创新平台;国际中文教育研究院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之一;语言认知科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世界汉学与中国学话语能力创新引智基地是两个科技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支持的“111计划”引智平台,学校同时还建有语言认知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是国家语委实施语言资源保护国家工程的专业机构;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是北京高校中仅有的两个文科类高精尖创新中心之一,由北京市教委支持建设;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和北京文献语言与文化传承研究基地,是两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市汉学话语能力创新中心是全国唯一一个以汉学话语能力建设为核心工作内容的科研基地和智库平台。

学校编辑出版核心学术刊物7种,《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英文期刊)收录至SSCI,《语言教学与研究》《世界汉语教学》《中国文化研究》《汉学研究》《文献语言学》《国别和区域研究》6种期刊收录至CSSCI。

学校与世界81个国家和地区的433所高校及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2024年7月5日,学校和塔吉克斯坦国际外国语大学的学术合作备忘录被成功列入两国领导人会晤成果清单,在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的见证下签署。学校每年接收140多个国家(地区)11000余名留学生来校学习,100多名外籍教师在校任教,接待外宾5000余人次。每年派出近200名教师出国任教,700多名学生出国交流学习。

学校是国内高校中最早在国外设立分校的大学之一,先后开设泰国曼谷学院、日本东京分校和沙特诺拉公主大学教学中心。2024年7月3日,在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的共同见证下,北京语言大学哈萨克斯坦分校揭牌,并于9月正式开学。

学校是我国最早建设孔子学院的高校之一,也是累计建有孔子学院(孔子课堂)最多的高校(29所),多次荣获“孔子学院先进中方合作院校”称号。

自2023年7月3日以来,学校连续承办两届世界汉学家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致贺信,引发与会汉学家和专家学者的热烈反响。

“三强三新” 凝练优势


2023年7月以来,学校积极构建以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区域国别学,语言科学交叉学科、汉学与中国学研究、国际中文教育为主体的“三强三新”学科体系,着力加强学科内涵建设。

2024年6月3日和7月3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先后两次到北京语言大学和北京语言大学哈萨克斯坦分校考察指导工作。怀进鹏部长指出:“学校作为以传播中国语言文化为主要使命的大学,要立足中国式现代化与教育、中国教育与世界的关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龙头作用,持续提升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切实回答好‘强国建设、教育何为’的时代命题。学校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助力哈萨克斯坦乃至中亚地区国际中文教育发展,为哈萨克斯坦和中亚地区建设发展培养更多人才,将分校建设成中国高等教育海外办学的成功范例,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怀进鹏部长还指出:“北京语言大学要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做大做强国际中文教育,持续打造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实践高地,提升知华友华国际学生培养水平。争取在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中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促进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提质增效,为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发挥积极作用。”

目前,学校正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凝心聚力,砥砺前行,朝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语言大学”的目标阔步前进。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岗位及条件

学科需求

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区域国别学、世界汉学与中国学、艺术学、教育学、政治学、新闻传播学、心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语言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招聘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热爱高等教育事业,具备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2.国家各类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入选者,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良好的学术声誉,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成果突出,在海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

3.原则上年龄不超过58周岁,成果特别突出者可适当放宽年龄限制。

4.聘期内应全职到校工作。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计划及支持政策

招聘计划

10人

支持政策

1.有竞争力的年薪及科研启动经费。

2.本人及配偶在北京无购房历史者,在校工作期间提供校内免租金住房一套;或发放有吸引力的住房补贴。

3.提供学科团队建设、办公用房等保障措施。

4.享受学校公费医疗政策和北医三院诊疗服务。

5.学龄前及义务教育阶段子女,可就读北京语言大学幼儿园,享受和学校签约的北京市海淀区知名优质小学和知名优质初中教育资源。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工作程序

应聘报名

应聘人员请将个人应聘材料发送至邮箱:

wutongyinling@blcu.edu.cn,注明“姓名+应聘+学科领域”。

应聘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个人简历,学历学位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反映本人学术水平与成就的论文、论著、科研项目、发明专利等证明材料。

本招聘启事简历投递截止日期为2025年10月31日。

资格审核及初选

学校根据招聘条件、岗位要求对应聘人员进行资格审核及初选。

复核、审批及公示

学校组织有关部门对通过资格审核及初选的应聘者,进行复核、评审,经学校有关会议审批通过后,进行公示。

办理聘用手续

签订协议,办理入职、京外人员落户等手续。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北京语言大学人事处、人才工作办公室

咨询邮箱

wutongyinling@blcu.edu.cn

联系人

吴老师:8610-82303506

北京语言大学人事处

2025年7月6日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来源:北京语言大学微信公众号

新媒体编辑:曾煜婷

如需交流可联系我们


发布人:009d****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