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大衍筮法起卦坤之艮
在道德经第二十章中,老子描绘了自我与集体的矛盾,表达出在围绕世俗价值观的众人之中,自己更愿意追求本心,即使这意味着孤立无援,仿佛处在混沌未明之中。"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作者对于“母”或原始本真的珍视和追求。
周易中的坤卦变艮卦有趣地与道德经产生了共鸣。首先,坤卦象征着阴性、母性或接纳、承载,这与老子“食母”的观念相呼应。艮卦象征着阻滞、固守、内敛,可能寓意了道德经中自我与世俗的斗争,以及对原初真理的坚守。
关于爻辞的理解,让我们逐一来看:
1.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这个爻辞描述一个既有才能又谦虚的状态,“含章”代表才华或道德的光彩,但这个光彩被内化、深藏不露。“可贞”则代表这种内化的光彩是稳固、永恒的,不依赖于外界的认可。这与道德经中的"我独泊兮,其未兆" 这段意境接近,都是强调内在的道德价值和独立自我。
2.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这个爻辞描绘了一个对抗和挑战的场景。 “龙战于野”象征着面临艰难的斗争,但依然勇往直前。“血玄黄”代表这场斗争的混乱和未知,但是其中包含的“玄黄”乃是天地的精华,象征着传统的道德和自然的力量,代表了战斗的尊严。这一点可以和道经中"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若婴儿之未孩"一段相映辉,似乎都在表达独立的自我在面对世俗挑战时依旧坚守其原初、本真的道德观。
因此,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道德经和爻辞之间的联系可以理解为对“独立、坚守真我、珍视本真(道)的理念”的表达,以及对在这个过程中可能遇到挑战及孤独的深刻描绘。无论是道德经还是周易,都在鼓励我们尽管面对挑战和困难,也要坚守内心的道德光彩和真实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