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学生讲《劝学》时,问到学生一个问题:为什么“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和“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中“致千里”和“至千里”都是“到达千里之外”的意思,但是却用了不一样的字呢?
通过这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起他们的重视。在默写的时候,或多或少会斟酌一二,少些错误。
最后向他们明确,“至”主要侧重于表示“到达”的意思,强调抵达某个地点或者达到某种程度。“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里的“至”非常直观地体现了到达千里之外这个结果,重点在于最终抵达目的地这个动作和状态。
“致”虽然也有“到达”的意思,但它更强调通过一定的方式、手段来使事物达到某种状态。“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致千里”是说借助车马这种手段来实现到达千里之外的目的,重点在于借助外力这个过程,使得最终能到达远方。
另外,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我带领他们从语境上来解读,“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这里的“致”是已经到达了,而“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中的“至”是还没有到达。到达之后才取得“文”才有反文旁,用“致”,还没有到达,还没取得“文”,所以不用反文旁,用“至”。
希望同学们默写这两句话的时候错误能少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