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非因TALK | Cancer Cell——单细胞转录组和空间蛋白组助力临床三阴性乳腺癌亚型和治疗轨迹
2024-03-01 23:08  浏览:635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财发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财发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期刊:Cancer Cell

影响因子:50.3

学习Cancer Cell文章研究思路——单细胞转录组和空间蛋白组助力临床三阴性乳腺癌亚型和治疗轨迹

研究背景

在乳腺癌中,缺乏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2蛋白表达的三阴性乳腺癌亚型(TNBC)是最具免疫应答性的亚型,也是唯一将免疫检查点抑制(ICI)作为标准治疗的亚型。然而,在转移性的TNBC中单药治疗的有效缓解率也只有20%。因此,在此后的TNBC治疗中应该将重点研究方向转移到ICI联合RT的治疗中。

本研究使用单细胞转录组学和空间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了在基线(baseline)、一个周期的派姆单抗(pembro,PD-1)和第二个周期的派姆单抗联合放疗(RTPD1)治疗后的三阴性乳腺癌(TNBC)穿刺活检的响应情况。发现无响应组在治疗前后缺乏免疫浸润;有响应组通过分类器计算分为两组,其中一组表现出高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表达和三级淋巴结构特征,并且在治疗前表现出抗肿瘤免疫;另一响应组与基线时的无响应组相似,只有在联合治疗后才产生最强的免疫应答,并伴有细胞毒性T细胞和抗原呈递髓系细胞的相互作用。该研究结果在TNBC的小鼠模型中进行了验证。

研究思路






治疗路线




图1

该研究设计并执行了一项新辅助临床单臂试验(NCT0336684450),50例完整可评估的患者术前接受派姆单抗治疗,一个疗程(3周/疗程)后对原发乳腺肿瘤进行派母单抗联合RT治疗,然后继续进行标准治疗化疗,手术切除和RT治疗。超声引导下的活检穿刺分别在第1周期前、第1周期后、第二周期后(局灶RT后)3周进行。穿刺活检样本进行scRNA-seq,手术切除确定是否病理完全缓解(pCR),其中CD45+样本同时进行TCR/BCR-seq。在34例有完整可评估活检的患者中,23例(67.6%)对治疗有响应,17例pCR显示残留癌负担(RCB)评分为0(17/23),或乳腺癌病理学家在手术时评估的残留病极小,RCB评分为1(6/23)。本研究分析了34例scRNA-seq患者的514,495个细胞和来自27例CODEX患者的540万个细胞。

分组方式

1.按照治疗时间顺序分组:

base:基线组

PD1:派母单抗治疗组

RTPD1:派母单抗联合PD1治疗组

2. 按照治疗效果有无响应分组:

R:响应组

NR:无响应分组

3. 根据Codex聚类分组(有无响应)

R1,R2,NR

研究结果

1. 运用空间蛋白分析技术划定TNBC中的细胞社群

运用Codex多重免疫荧光染色(marker:CD20、CD3e、CD68、PANCK,图2B,原理类似非因单细胞空间蛋白分析技术)进行细胞类型注释(图2C),并使用无偏机器学习算法进行空间区域分析,将空间区域划分为12个区域(d0-d11,图2D),发现d3区和d4区以淋巴细胞为主,d3含CD4T和CD8T细胞最多,d4区含B细胞最多。d6区为混合物社区,d9区以髓系细胞为主(78%)。d8区以浆细胞为主。




图2

2. 治疗诱导应答性TNBC免疫微环境的重塑

研究继续对穿刺样本Codex染色数据进行相对细胞比例(占总细胞的百分比)和细胞密度(单位面积细胞数)的研究。发现响应组中细胞密度更高,CD8+T和B细胞比例更高。经过RTPD1治疗后响应组的总免疫细胞比例增加(通过上皮细胞损失,和增加CD8+ T和浆细胞密度)。免疫区d3、d6、d8和d9仅在RTPD1的响应样本中比例增加,d3和d6的比例和密度高于RTPD1的无响应样本。治疗前,d4是唯一与响应相关的区;RTPD1治疗后响应组的免疫富集区(d3、d4、d6、d8和d9)均按比例和密度富集。




图3

3. 单细胞RNA序列分析的时间过程活检

通过scRNA-seq技术鉴定了342,749个CD45+细胞,Leiden聚类鉴定出各细胞类型(图4A),对B细胞/浆细胞、T细胞和髓细胞进行亚组分析,并使用进行差异基因表达分析(DGEA)。用CellTypist将B细胞分为sc-b0至sc-b8亚型,T细胞分为sc-t0至sc-t7亚型,将髓系细胞分为sc-m0至sc-m11亚型(图4B-D)。在B/浆细胞中,sc-b0、sc-b2和sc-b8与响应相关,而sc-t5和sc-m7分别与T细胞和髓细胞区室的响应相关(图4H)。响应组在PD1治疗后sc-t4和sc-t6积累,RTPD1后sc-t6进一步增加(图4I)。在有响应的髓细胞中,sc-m3、sc-m5和sc-m6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下降,而sc-m11在RTPD1后升高。此外,研究者还分析了CODEX分组和scRNA-seq集群之间的一致性。scRNA-seq T细胞丰度与T细胞富集区d3、d6和d9相关。效应T细胞亚群sc-t4和sc-t6与T细胞区d3、d6、d8和d9的相关性强于其他T细胞亚群。值得注意的是,sc-t2与d4相关,证明了naive-T细胞与B细胞的共定位。DC亚群sc-m7和sc-m8也与包含d3、d4、d6和d8区的B细胞和T细胞相关。有趣的是,与效应T细胞相关的d8和d9也与抗原呈递巨噬细胞(sc-m11)相关。




图4

4. 效应T细胞扩增与抗原呈递巨噬细胞相关 

观察新抗原反应效应CD8+ T细胞(“neoTCR8”)特征,在sc-t4和sc-t6组中表现出最高的表达水平(图5A)。在T细胞空间分布方面,RTPD1治疗后响应组在上皮细胞附近有更多的T细胞,并且有更多的上皮细胞直接与T细胞相邻。在与T细胞扩增的区域相关性方面,d3和d6密度与sc-t4和sc-t6扩增呈正相关,d8和d9具有最大的相关性,这些相关性是由PD1和RTPD1治疗驱动的(图5F)。为了检验d8和d9与效应扩展相关的原因,作者研究了区域间的空间相关性(图5G和5H)。研究发现,d8区与其他区无空间联系,而d9区与d3区和d6区均有空间联系。值得注意的是,d9含有表达抗原加工和递呈标记的骨髓细胞,这些标记也区分了与效应扩增相关的sc-m11巨噬细胞(图5I)。这些区域间的空间相关性在响应组和无响应组之间没有差异。




图5

5. 具有不同免疫轨迹的两个响应亚型

为了研究肿瘤在空间对响应的异质性表现,根据CODEX不同区域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无偏聚类分析(图6A)。聚集分为三组,大多数无响应的肿瘤形成一个亚组(NR),响应的肿瘤形成两个亚组(R1,R2)。治疗前,R1的总细胞密度显著高于R2和NR(图6B);在R1中,上皮细胞在PD1治疗后明显丢失,而在R2中只有在联合治疗后才出现;免疫细胞也具有不同的表现:R1开始具有较高的免疫细胞密度,但在每次治疗后这种测量值下降,R2仅在RTPD1治疗后才看到免疫细胞增加(图6C)。在空间定位方面,在整个治疗过程中,R1中的上皮细胞在其附近保持恒定的T细胞密度,而R2在RTPD1治疗后增加(图6H)。与d4富集一致,在基线和PD-1治疗后,R1中B细胞比R2中多(图6I),然而,这种差异通过RTPD1治疗后R1中B细胞密度的减少而减少。




图6

6. TNBC小鼠模型验证

单臂临床试验的性质使该研究无法将RTPD1后观察到的免疫变化完全归因于来自RT治疗还是延迟的PD1治疗,因此研究者利用E0771 TNBC原位小鼠模型直接研究了RT对肿瘤微环境的影响。分别进行了一项四组生存研究,小鼠接受局灶性放疗或不接受放疗,同时给予IgG(对照组)或PD1治疗。单一RT治疗和PD1治疗均可适度影响肿瘤生长,90天以上生存率为20-30%。然而,RTPD1联合治疗可使肿瘤完全消退,生存率达到100%。此外,研究还发现RT治疗无论是作为单一治疗还是与PD1联合治疗,都能促进CD8+ T细胞终端分化基因信号,并将CD4+ T细胞从静止状态转化为激活状态,并伴随C1qhi/MHCIIhi巨噬细胞的增加,而PD1治疗则不能。此外,R2轨迹与典型的ICI响应并不一致。研究发现R1中的骨髓细胞、巨噬细胞和DCs与R2相比具有更高的PD-L1表达。在巨噬细胞中,这种差异是由sc-m2和sc-m11驱动的,而在DCs中,这种差异是由sc-m7和sc-m9驱动的。

总结

该研究表明通过多重免疫蛋白染色数据将TNBC分为三个响应轨迹。其中,R1轨迹在派姆单抗治疗后表现出最强的T细胞反应,伴随上皮细胞和B细胞的消退,在使用RT联合治疗后并没有变化。而R2轨迹在基线时与NR的区分并不显著,R2是在联合治疗后才表现出强烈的免疫应答,而NR在治疗后完全没有反应。此外,RT和抗pd -1单药治疗对生存率的影响较小,然而,联合治疗使肿瘤完全根除。PD1治疗适度地增加了活化的CD8+ T细胞,而RT治疗在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中都使得活化基因增加,而通过联合治疗使活化基因增加被显著放大。

发布人:7f46****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