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迷迷糊糊想到小时候的环境。不由得想多睡一会儿。主要是想用心感受一下记忆里那些碎片场景。
可能的解释是昨天带儿子实在是太烦了,自己小的时候不怎么需要大人带,都是自顾自地玩。到点能吃饭,天黑能回家。
也可能是自作多情地替儿子感到遗憾,他与自然的接触还是太少。
上次回溧阳,家里田里到处跑,也不需要我陪他做游戏,觉得这样就挺好。
早上醒过来又被他拉去改昨天我写的作业,真的是轮到自己写的时候想拖,让我写的时候是真刻不容缓。
形容词和副词固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传递感知。但想到“平凡”和“普通”这两个词时,又觉得它是准确的,也是极不准确的。
儿子现在6岁,在他的世界里,没有平凡和普通这个概念。他处于中性状态,能够时时活在当下。
或许还需要几年,或者更久,他也会像现在的我一样,对自己,或者对其他,会用平凡、普通来形容。
但,这是真相吗?
如果是真的,那为什么在我这个年纪想到小时候的画面,却又觉得那么珍贵呢。
中午吃火锅,看着儿子吃东西的样子,才反应过来,珍贵的一直都是在一起。过去和父亲、母亲、灵在一起,干活、干饭。(还有家里的狗)现在跟老婆、儿子一起干饭。
孩童时代,做自己就好。人在成年之后,还是需要刻意去感受在一起的时光的。毕竟,压力、目标、杂七杂八的事,总在推着我们前行。
因缘而应,佛陀时时处于因缘不可思议之中。
至少身边的人,我们是需要带着包容和欣赏的。
老婆同志,感谢你在最看我不爽的时候,没有半夜起来拿枕头闷我。大恩大德,不甚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