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某甲曾经是互联网大厂的程序员,2022年间,因公司裁员,宋某甲领取了丰厚的经济补偿金,返回家乡山西省泽州县创业。
2022年8月,宋某甲设立茂蓝科技公司,公司主营互联网技术服务及信息业务,租赁经营场所、聘用技术人员、投入办公楼设备,宋某甲不仅花光了全部积蓄,还通过民间借贷进行融资。
从纯技术人员转型为企业管理负责人,宋某甲的短板很快暴露出来,仅仅大半年,公司经营就难以为继,不得不遣散员工,仅留下在公司打杂的同胞兄弟宋某乙。
兄弟联手
2023年7月的一天,宋某甲的堂弟宋某丙来到公司,宋某甲平时不怎么待见这位“混社会”的亲戚,如今自己的公司濒临破产,急需寻找新的出路,遂邀请宋某丙喝酒商谈。酒桌上没聊上几句,宋某丙便脱口而出,干啥都不如贩毒来钱快。宋某甲嘴上说“犯法的事不能做”,心里却另有盘算。
宋某甲认为,贩毒需要落实上家和下家,极易被查获,风险太大。如果直接生产毒品,再通过隐秘的方式卖出,将有效降低风险。
于是,宋某甲从境外网站上购买了制毒教程,经过反复观看揣摩,他觉得可以下手了,遂将尚未归还借款的资金悉数投入,购买了成套制造毒品咖啡因的原材料。
在处于歇业状态的公司里,宋某甲开始了制毒试验:宋某甲负责配料、搅拌、脱水等技术,宋某乙则按照哥哥的指令,搬运制毒需要的特定重量的自来水,并协助购买制毒工具。制作出成品后,宋某甲联系到买家并亲自运送毒品咖啡因。为了避免被警察查获,由宋某乙驾车在前面探路,宋某甲驾车跟在其后。
然而,2023年8月至12月,二人制作的毒品咖啡因不成功被买家退回。直至2024年1月,宋某甲尝试制造的毒品咖啡因才过关“成功”。那么,“泼天的富贵”就要梦想成真了吗?
“埋雷”被爆
经过反复琢磨,二人认为交易环节还有不小的风险,如何能神不知鬼不觉卖出毒品呢?宋某甲搜索非法网站的信息,决定通过非接触方式进行交易(即“埋雷”)。
2024年6月28日凌晨1时许,宋某甲从泽州县驱车60公里,直奔山西省高平市,借着月色窜到某桥洞,将麻袋包裹的28.56千克毒品咖啡因放进桥洞,然后猫着腰躲到附近草丛。半个小时后,一个黑影蹑手蹑脚前往桥洞扛起麻袋。这笔交易,宋某甲共计收取毒资39100元。
从制造到贩卖,宋某甲自认为做得密不透风。2024年6月的一天,宋某丙再次溜到茂蓝科技公司,迎头撞上采购原料回来的宋某乙,宋某丙问其用途,宋某乙咧着嘴说:“我哥研制的咖啡因成功了。”
中午喝酒时,宋某丙对宋某甲说:“大哥还把我当兄弟不?这么‘发财’的事也不带着一起混?”宋某甲瞪了瞪宋某乙,心知瞒不住堂弟,尴尬地笑了笑说:“你可以帮着卖点‘货’,必须守口如瓶。”并叮嘱其只能“埋雷”交易。
宋某丙本就是“以贩养吸”人员,被公安机关列为重点管控目标。7月9日中午,宋某甲在高平市某广场旁边,以“埋雷”的方式,贩卖给宋某丙9.94千克毒品咖啡因,收取毒资46000元,被提前获取线索的办案民警当场抓获。
当天傍晚,泽州公安机关派出刑警赶到茂蓝科技公司突击搜查,查获疑似毒品咖啡因两大包,共计8.493千克;查扣半成品6包,其中两包被民警标记为“疑似制毒废料”,共计58.338千克;查扣制毒原料3包,共计58.65千克。另查获制毒工具及毒资50200元。
经鉴定,送检的4包疑似毒品半成品,咖啡因定量结果分别为9.5%、4.8%、6.1%、7.4%;两包疑似制毒废料,咖啡因定量结果分别为75.4%、40.6%;两包疑似毒品,咖啡因定量结果分别为75.0%、75.1%;3包疑似毒品制毒原料,咖啡因定量结果均为零。
数罪并罚
宋某甲、宋某乙二人如实交代了罪行。警方查明,宋某甲“埋雷”桥洞的取货人名为宋牟(另案处理)。宋某丙被另案处理。
2025年3月4日,泽州县人民检察院以制造毒品罪、贩卖毒品罪对宋某甲提起公诉,并指控宋某乙犯贩卖毒品罪。
经过公开审理,法院认为,被告人宋某甲、宋某乙违反国家毒品管理法规,制造毒品咖啡因,二被告人的行为均构成制造毒品罪;被告人宋某甲将制造的咖啡因卖给他人,同时构成贩卖毒品罪。
公诉机关指控二被告人罪名成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二被告人系共同犯罪,在共同犯罪中,被告人宋某甲起主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系主犯;宋某乙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系从犯,应当减轻处罚。二被告人如实供述犯罪事实、认罪认罚,应当从宽处理。二被告人作案工具应当予以没收,违法所得依法予以没收,上缴国库。
2025年3月17日,山西省泽州县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宋某甲犯贩卖、制造毒品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五万元;宋某乙犯制造毒品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三万元。一审判决宣告后,宋某甲、宋某乙没有上诉,判决生效执行。
案件警示
毒品犯罪分子为了逃避打击,不断翻新手段,利用网络支付、非接触式交易等方式贩卖毒品,“埋雷”这种毒品贩卖方式的特点是买卖双方无须见面,减少了直接交易的风险,增加了隐蔽性。然而,即便毒品犯罪的手段再狡猾、再隐蔽,也终究逃不过法律的火眼金睛,任何试图挑战法律底线的行为,最终都将受到严厉的制裁。
【来源:法制与新闻】
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提醒您: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