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生态文学 • 云南行 | 一朵茈碧花引领着我
2022-09-21 11:24  浏览:646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财发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财发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穿过喧闹的城市和长长的铁轨来到洱源,呼吸着干净新鲜的空气,静静地感受着大地上的四季轮回,人很容易就迷失在满眼的风光里。

在洱源,我一次次把目光投向草海湿地,投向茈碧湖水面,去寻找一种正午绽放,下午闭合的神秘花朵,一种被视为水生态环境晴雨表的水生花卉,茈碧花。


目光所及,我看见了大片的荷花,看见了弥漫的睡莲,看见了海菜花洁白的素颜,却唯独难觅茈碧花的身影。心心念念,不免遗憾。

登船穿行在茈碧湖上。水天一色,时有白鹭翩翩飞过水面,清远悠然。

茈碧湖又名宁湖,位于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东北部,湖水来自南北两边的凤羽河、弥茨河,以及潜流的汇入,是洱海的重要源头。

我们要去的地方——梨园村是一个白族古村落,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村中及周围种植着与村庄同龄的古梨树七千多株,人们习惯称之为“世外梨园”。村庄三面为绿色的群山所环绕,一面朝向茈碧湖。原先村民的出行仅靠小木船渡过茈碧湖,如今除了水路,山脚下的一条公路很容易就让村庄与外面的世界连在了一起。

离船上岸,沿着小路往村中走去。草木清香,野花恣肆,梨子,木瓜挂满枝头,不时有鸟儿从老梨树梢掠过。村中有一百多户人家,阳光,流水,白墙青瓦,镶嵌在时光里。浩荡的梨园,传统的院落,波澜不惊的日子,古朴祥和,犹如一册线装书,需要耐心安静地阅读。

不同的生态环境,造就了植物不同的命运与细节,走在梨园村中,我心里有一个挥之不去的疑问:这里大量种植的为什么偏偏是梨树,而不是核桃树、板栗树、杏子树等其他树呢?

同行的洱源朋友告诉我,梨园村原先叫“大河头”,形成于明嘉靖年间。当时,随着土司制度的分崩离析,邓川土知州家族中的阿迁乔带着两个儿子及部分族人,来到茈碧湖畔的山谷开垦荒地,同时广植梨树,这群背井离乡的人,选择种植梨树,以梨的谐音,铭记离别故土家园的滋味。


几百年的时间里,老梨树虬枝盘曲,活在时间赋予的底色里,带着曾经风华与荣光,带着人间烟火,伫立在茈碧湖畔,伫立在小村深处。它们无一例外地肌肤粗糙,骨骼沧桑,不少树洞还成了蚁类的城堡,而高大的树冠则成了鸟儿的家园。有风带着响亮的呼哨穿林而过,辽远绵长。

漫步村中,老梨树根下铺展着一层自然成熟落下的果子,散发出淡淡的果味,这种弥漫了几百年的果子清香,今天依然新鲜,纯粹。老梨树静静地站在那里,梨子年复一年地从苍老的身子里长出来,然后又静静地坠落在地上,日子就这样过去了。在日新月异的今天,老梨树的果子逐渐没有了市场,身影却活成了一种象征,一种景观。

我俯身随意捡起一只梨子握在手中,温润的感觉犹如彼此暗暗喜欢了很多年。

由此想到,活在梨园村的梨子是有福的,可以自由地存在,坠落,消失,完成生命的轮回,走过整个季节,全然无需理会褒贬, 我以为,这样的生命逼近了完美。

我特别注意到了一段树干有着巨大蚁巢的老梨树,垂下的一根枝条上挂满了金黄色的梨果。仰着头数不过来,便用相机拍下来一一细数,竟然挂着八十多个果子。我相信它们丰饶的存在,见证了植物生命史上的奇迹。

在村中的一片空地上,我看见了三匹马,它们有着光滑的皮毛和悠然的神态,是村民的伙伴,也是家中的主要劳力,负责驮运肥料与收成,当城市化大潮汹涌来临的时候,它们的存在是如此的珍贵。

生存是具体的,种植、搬运、收割、饲养,这些日常生活中基础的元素,对于村民来说,是每个季节最重要的事情。注视着眼前阳光下静默不语的土地,村庄,老梨树,我选择了记住它们的身影,我不认为这就是诗意,我只是以致敬的姿态,记录下了一种肉眼可见的农耕生活方式与生存智慧。

前些年,村民们靠着几分水田获得口粮,再种点苞谷养几只鸡、猪,年轻人外出打打工,日子也就延续下去了。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有限的水田很难养活更多的人,传统的生活方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于是,在政府的帮扶引导下,脑子活络的人率先开起了农家乐,仅仅几年工夫,梨园村便脱胎换骨成了闻名遐迩的网红打卡地。发展必然会伴随着阵痛,环境污染的压力不可避免地摆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优美的自然与生态环境来自人的努力与付出,梨园村出台了一系列整治措施,污水全收集、深度净化,从先前的村规民约到如今的环境综合治理,都指向一个明确的目标,不让一滴污水流进茈碧湖。

林间小路上,不时走过一两个安静的村人,擦肩而过,相视笑笑。尽管生机勃勃的老梨树让我流连忘返,却始终记得茈碧花,我来到这里,就是为了赶赴一场轰轰烈烈的遇见。

随意走进一户小院。窗框、房檐、背篓,眼前的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是新鲜的。从木格的小窗望出去,依然是成片的梨树,沧桑的树干上依然挂满了鲜活的果实,美得让人有些瞠目结舌。院子里种的自然也是梨树居多,活了几百年的梨树枝条,漫出院墙,定格成一幅油画。

来洱源之前从资料上得知,茈碧花是一种珍稀的多年生草本水生花卉,属第三纪孑遗物种,每年四月份开花,八、九月份迎来盛花期。又见清代《云南通志》记载:“茈碧花产浪穹县(今洱源县)宁湖中,似莲而小,叶如荷钱,茎长六七丈,气清芬,采而烹之,味美于蒪菜。八月花开满湖,湖名茈碧以此”。由于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曾经开满茈碧湖的茈碧花一度濒临灭绝。去年,植物专家在苍山的高山湿地里找到了原生茈碧花,为保护和繁衍带来了新的希望。其实,找到原生茈碧花的不仅有专家,也有关爱生态环境的人们,近年来就有梨园村人自发把茈碧花引种到家里,以传统的保护方式,迎接它的再次归来。


我们造访的这户农家是个套院,苔色的院子里布置有古朴的茶室、古琴,山野之间有此雅舍,一行人把盏吃茶,抚琴听风,顿生意趣。我独自穿过种着梨树的前院,来到植着青竹的后院。但见一池清水之上,荡漾着一片绿色的水生植物,心形的叶片之上,点缀着几朵素色小花。眼前一亮,知是遇上了茈碧花,心底便涌起了盈盈在握的欣喜与共鸣。

移步池边细看,顿觉此花果然静若素心。然而对于我来说,描述茈碧花是件难堪的事情,言它如雪似玉,言它庄重素雅,其实都不准确,都不免俗套。也许,这不过是一种被洁净所笼罩的生命本色,携带着大地上最久远的气息,于绚烂之巅,归于平淡。

我因此更愿意透过茈碧花的生存与生命,重新建构自己对环境、生态、山川河流的认知与审视。如果说茈碧花的美是东方式的美,那么它的生命一定是生态环境中最完美的存在。时光的静美,生存的厚重,通过生态环境传递出来,生生不息。

作者简介:

叶多多,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我的心在高原》《边地书》《澜沧拉祜女子日常生活》《风情四方》《银饰的马鞍》《在明亮的山冈上》《唐卡之书》等多部散文、小说报告文学集,作品被翻译为英语、西班牙语、俄语发行。获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第六届《北京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云南省文学艺术创作奖励基金一等奖,云南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精品奖等奖项,受邀出席墨西哥、智利、阿根廷、古巴等多个国际文学节并讲座,获第八届迈阿密美洲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荣膺昆明市“四个一批人才”。

来源 | 中国环境

作者 | 叶多多

编辑 | 宋祥

审核 | 秦超


发布人:24c8****    IP:106.39.86.***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