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6 日,网传消息称上汽大众位于上海安亭的三座整车厂正在进行产线调整:第一工厂(主要生产大众 Polo、斯柯达晶锐等小型车)在 2022 年 7 月结束生产,目前已永久关停,部分产线搬迁至江苏仪征;二厂已启动合班,将两个生产轮班合并为一班;三厂或将在今年下半年启动合班。尽管上汽也声明称“这是拼凑的信息”,实际是上汽大众电动化转型、安亭基地升级转型的一系列动作中的一环。但无可否认的是,上汽集团的销量下滑,领导层的更替,包括其他不知是真是假的消息,确实证明了上汽在走下坡路,而且可能还远不如此。
想起当年风光的时刻,一年发2年,3年的工资,汽车销量节节攀升,一直处于中国汽车销量的排头兵,对比于现在的状况,真的是今非昔比哦,而那时的好,其实是躺在了中国汽车需求的红利上的,那时候大家都不错,可是随着2018年中国汽车整体销量出现下滑开始,由增量市场到存量市场的转变,汽车企业要想过好日子,过更好的日子,就真的需要看自身的实力与能力了。
尽管这两年,许多汽车企业的日子都不怎么好过,但也有比亚迪的异军突起,奇瑞的涅磐重生,更有造车新势力的借势而为,而作为汽车行业的老大哥,反而是显得有点没落,有点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上汽通用,基本上看不到有什么新车型的发布,电动化也没看到有什么新气象,上汽大众,还是守着那几款老车型在蹒跚而行,至于出来的几款电动车,诸如ID系列,也没有给大家有多少惊艳的地方,其销量也就那样了。而其他几个子品牌,诸如荣威,大通等车系,其本身的体量没多大,也没有多少畅销车型,自然也无法给上汽带来多大的发展和空间了。至于说到全球神车的五菱系列,同样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饱和,哪怕再次汽车下乡,也不再那么神奇了。
当然,过去的已经过去,我们需要的是面对现在,而对于上汽的发展,笔者也恬不知耻的贡献一些想法,希望能大家群策群力的,正如华为任总所说的,活下去,然后活的更好。
俗话说,船大难掉头,像上汽这样的大的集团,不仅是船了,说航空母舰都可以,那么该如何掉头呢,小毛小事几乎无法改变大势,但从以下几点来看,还是可以让航母掉头,从而继往开来的。
首先,思想观念的转变,尤其是领导层,高层的思想观念,不要还本着原来的行业老大思路,做法去做事,不要总以为自己还有500多万辆的销售数据,后面的也不会轻易赶上,所以就可以如何如何,同样不要认为有政府的扶持,帮助等等,就可以盲目尝试,说实话,试错的机会已经不多,市场对于失败者的淘汰是不会有任何情面可讲的。
其次,减本增效,这个词语可能每个人,每个企业家都知道,关键是如何去做,如何减必要的本,如何去增效,在这里可能就要说说小事变大势了,所有的增效,几乎可以说都是从小事做起的,由小及大,由下而上,这样才能更多更好的增效,其实做起来很难,但说起来还是挺容易的,让所有上汽的员工都极大地发挥主管能动性的去工作,去增效,自然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了。
第三,上面说了2个要做的大事,再说说不要做的大事吧,千万不要轻易降薪,千万不要轻易裁员,如果要做,先从高层开始。说实话,降薪裁员是不得而为之的事情,笔者认为一个公司发展至今,如果没有多大的外部条件的影响的话,所有的员工都没有任何过错,那么又凭什么理由去裁员降薪呢,除非是公司要破产了,干不下去了,为了员工更好的发展,可以和员工协商处理相应的离职程序。因为人才是企业的根本,是你要做任何事情的载体,如果真到那一步,那么请先降高管的薪水,先裁中层以上的干部的员吧。
第四,不要指望着从自己的供应商那边降多少本,也不要指望着靠强压自己的经销商来扩大所谓的假销量,合作是为了共赢,当你压迫着无论是上游供应商,还是下游的经销商,都会导致质量的不稳定,销量的不稳定,从而有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导致不可收拾。
最后,说说创新吧,在同质化的今天,如果没有技术的领先,如果没有独到的服务,如果没有靓丽的外表,说实话,很难竞争了,只能通过方方面面的每个环节做到最好,才能在最终取得胜利,而事实上,方方面面做到最好,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那么如何创新,如何比别人新,就成为了每个竞争中的大企业关心的话题了,而这个话题,短时间也无法很好的描述,笔者有机会再和大家聊聊汽车行业的创新吧。
无论市场如何,其实你只要做到比别人好,哪怕一点也行,只要做到比别人更抗摔,也行,但如果是敌进我退,那可能真的就无法活下去了,更遑论说更好的活下去了。
最后,祝上汽能够群策群力,无论是公司的高层,中层,还是底层,都为了自身,为了公司,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也希望上汽能再展辉煌,重现当年的伟大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