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译文
曹魏时期的胡质,最初担任常山太守,后来又被提拔到东莞。当地的名士卢显被人谋杀了。
胡质问道:“这个人没有什么仇人却有一个年轻漂亮的老婆?这难道就是他的死因么?”于是将卢显的年轻邻居都召唤来。年轻邻居里面有个叫李若的,一看官府询问卢显的死因,神色异常。胡质就追问李若,李若只能认罪复发。故事出自魏志本传。
按:高柔知道窦礼没有仇人,得知了窦礼和焦子文有财务纠纷,所以查明了窦礼的死因。
胡质知道卢显没有仇人,但是他的老婆确实年轻漂亮且和李若有不正当关系,所以查明了卢显的死因。
这一个人被谋杀了,如果没有仇家,就一定是财色两个原因。只要按这两条去破案,就能够找到真凶。
不过就算知道了这个套路,也得有本事在众多嫌疑者中锁定真凶也非常厉害。只有真正聪明的人,才能不被欺骗。
02
原文
魏胡质,为常山太守,迁任东莞。士卢显为人所杀。
质曰:“此士无雠而有少妻,所以死乎?”悉集其比居少年。书吏李若见问而色动,遂穷诘情状,若即自首,罪人斯得。旧出魏志本传。
按:高柔知窦礼无雠,而与人交钱物所以死也,故察得焦子文。胡质知卢显无雠,而有少妻,所以死也,故察得李若。夫人之相杀害者,苟无雠恨,若不因财,则必因色。惟此二者,足以得其人矣。然所以察之者,皆不过色与辞之间,亦唯聪明,故不可欺也。
03
补
胡质:三国时期曹魏大臣,死后被追封为阳陵亭侯。三国志称其为“素业贞粹”。
04
感
郑克的这个理论和现代刑侦不谋而合。谋杀的动机也就这三种,仇杀和情杀,还有就是见财起意。所以谋杀来说都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破案。因为,凶手和死者是有关系的。只要找到了他们之间的关系,案子也就破了。
相对于纯抢劫致死的案件,凶手和死者没有一毛钱的关系,随机性太强,想找到破案方向就想对难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