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库网”融合 “数”助法院审判执行工作提质增效
2025-03-28 08:54  浏览:592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财发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财发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点击上方“中国审判”可以订阅哦!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2024年2月27日,人民法院案例库正式上线并向社会开放

本文为《中国审判》杂志原创稿件

文| 徐畅

案件“超载”的时代,改革永不眠。

如何既守住案件质量“生命线”,又保证公平正义“速达”,这是人民法院面临的时代考题。

2024年1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人民法院第六个五年改革纲要(2024—2028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对“法答网”、人民法院案例库这两项创新举措作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要求。《纲要》在第5个方面“落实和完善司法责任制”中提出,要完善法律统一适用机制,规范“法答网”运行,加大上级人民法院优质高效权威答疑力度,做好精选问答发布、问答成果转化、业务统筹指导工作。健全完善案例指导制度,持续推进人民法院案例库建设,优化案例培育、编选、评估、发布、退出机制。完善“法答网”、人民法院案例库的数据资源与在办案件的智能识别关联和精准推送机制,加强“库网”融合发展。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到2025年法院工作安排时指出:“加强数字法院建设,推进‘库网’融合,强化科学管理,促推审判执行不断提质增效。”

01

“法答网”是越挖越深的“富矿”

“法答网”是最高人民法院为全国四级法院干警提供法律政策运用、审判业务咨询答疑和学习交流服务的信息共享平台。通过“法答网”,法院干警可以就审判工作、法律适用、办案程序和司法政策等问题在线咨询。答疑专家需在限定时间内给出意见。

自2023年7月31日正式运行,截至2025年2月28日,“法答网”咨询问题总量超过76万条,答疑超过70万条,答疑率达近92%,累计浏览量为1616万多次,日均为2.7万多次,其中,最高人民法院直接参与答疑1006次。

从“敢吃螃蟹”的基层法官,到“深度挖矿”的审判专家,从省级高院的“业务快车”,到学界泰斗的真诚建言,“法答网”正在重塑司法人的工作方式。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干警们将“法答网”用于日常工作,通过“法答网”解决疑难法律适用问题。干警们从一开始的“会用‘法答网’”转变成现在的“爱用‘法答网’”,他们表示“‘法答网’太好用了,是基层干警通向省高院甚至最高人民法院的‘业务直达快车’”“小平台解决了大难题”“撰写论文和案例也有了更加丰富的资源和思路”。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的一线法官自觉将疑难复杂案件对应的法律适用问题在“法答网”进行咨询,并将答疑情况作为合议庭实质审查及评议事项的重要参考,在审理报告、合议笔录等过程性材料中作为参考因素加以体现。法官们认为,“法答网”的咨询答疑意见已成为合议庭评议、法官会议讨论、院庭长阅核和审委会决策的必备参考。

……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院长周光权表示:“‘法答网’已经成为包括法官、检察官、侦查人员、律师及法学研究者在内的法律职业共同体成员不可或缺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富矿’。”

然而,“富矿”也需要精采、精炼。

如何保证回答内容的准确性、权威性?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有关负责人表示,“法答网”的答疑专家都是从审判业务专家、资深法官、业务骨干中择优选任;答疑专家须严格依据法律、司法解释等规定提出答疑意见并经相关负责人审核后发布;对于重大疑难复杂的咨询问题,还可以由多名专家进行集体研究,以期为办案法官们提供最准确高效的指导。

最高人民法院定期梳理分析高频提问、不一致答疑,发布精选答问,做好直接答疑和审判指导工作,解决了一批困扰审判实践的疑难复杂问题。目前已发布16批81个精选答问,解决法律适用疑难问题,指导争议案件功能、作用、影响得到更大发挥。

02

人民法院案例库“出圈”更“出彩”

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中央法律委员会顾问、北京市信利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阎建国提交了一份关于完善人民法院案例库,推动以案释法,解决同案不同判等行为的建议。

阎建国提出:“要持续优化人民法院案例库,促进法律正确、统一适用,提升法官司法能力,深化司法公开,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现代化。”

司法案例是人民法院的重要法治产品。为更好服务司法实践,2023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决定建设人民法院案例库。2024年2月27日,人民法院案例库正式上线并向公众开放。

2024年,全国法院已有超过18万起案件在裁判过程中参考了入库案例。办案法官运用入库案例,向当事人释法说理,部分当事人明晰、认同法院裁判规则后,撤回起诉、上诉、申诉,推进一批类案高质效化解。

在人民法院案例库入口,严把质量关。入库前,部分案例不仅需经报送案例的中基层法院、高级法院层层把关、最高人民法院仔细研判,还需专家严格复核。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法官郑吉喆就曾为审核某一案例,专门组织辖区法院审判人员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并提出2000余字的研究意见。

在人民法院案例库出口,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一方面,法院自身会定期检查,跟进法律、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的立改废进程;另一方面,人民法院案例库在首页和案例下方都设置了反馈功能,用户的火眼金睛可以提出争议案例的“出库”动议。

在今年的《报告》中,张军院长指出,“高标准建设人民法院案例库,入库案例4700余件,对常见罪名和案由实现全覆盖,成为法官裁判重要参考、各界学法用法查阅平台”。

人民法院案例库通过确保法律正确统一适用,向社会传递现代文明的法治价值。张军院长在《报告》中提到人民法院案例库中的3起案件。一是“行人闯红灯致人摔倒被轧身亡案”,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判决闯红灯行人构成交通肇事罪,符合安全驾驶规范、确因躲避不及致人死亡的机动车司机不担责。本案打破了“谁弱谁有理、谁强谁担责”错误认识,充分体现出司法关于社会每个个体都应维护规则的权威性、严肃性的价值导向,也正是精细化法治的最佳诠释。二是“患者在医院开水间摔伤案”,法院判决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并及时提供救助的医院不担责。三是“楼上住户厨房改厕所案”,法院判令恢复原状,彰显权利行使不能违背公序良俗。

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彰显着一个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润物无声、引领风尚。小案件,依法理、讲情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了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一年来,人民法院案例库不仅被法院工作人员广泛使用,还频繁“出圈”。不少律师将案例带入法庭,为辩护增添力量;法学生、教育机构、学者们将入库案例转换成笔记、课件、论文,用以深化学习和教学研究;新闻媒体通过检索人民法院案例库,为新闻报道切入法治视角。

人民法院案例库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笔者了解到,未来,人民法院还将持续推动人民法院案例库的全社会共建共享共用,尽早实现“覆盖各类罪名、案由,在同一罪名、同一案由下的不同法律适用问题也将有相应案例”的建设目标,同时将用户触角延伸至社会各界,最终推动中国特色案例制度建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03

“库网”融合形成司法合力

人民法院案例库和“法答网”,都是为了准确统一适用法律。“库网”融合,方能释放智力产品的乘数效应。

在1月13日召开的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上,张军院长强调:“要发挥‘库网’融合效能,既要‘建’更重‘用’,久久为功抓好落实。”

以问补案、以案答问。人民法院正在推进“库网”融合,实现与人民法院案例库互联互通,与法信衔接融合,与“检答网”精品答问资源共享,形成统一法律适用合力。目前,围绕“法答网”问答针对性编写的入库案例已有140余件,“库网”融合集成效应逐渐显现,形成统一法律适用合力。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有关负责人介绍,加强“库网”融合,一是要在人民法院案例库建设过程中注重发挥“法答网”的“靶向作用”,围绕高频提问、不一致答疑等带有一定普遍性、典型性的问题,一方面加大由最高人民法院直接答疑的力度,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入库案例的编选审查;二是建立健全跟踪培育工作机制,针对“法答网”提问背后的争议案件及时编写报送备选入库案例,实现以问补案、以案答问。

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人民法院的干警们正努力推进“库网”融合,法官办案时“先查人民法院案例库明确裁判方向,再用‘法答网’厘清法律适用”,群众咨询时“可看类案知结果,可问法条明依据”,为新时代“枫桥经验”注入智慧动能。

重庆市梁平区人民法院制定《“法答网+案例库”融入审执常态统一法律适用机制的意见》,建立起“法答网+案例库”学、用、育一体化机制,提出健全“库网”融合精品培育机制、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建立人民法院案例库“储备仓”、提升“法答网”提问质效,以“库网”融合推动优秀成果培育走深走实,并强化考核激励导向作用,进一步落实评估奖励、完善监督评查。

为更好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党组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人民法院出版社组织力量推动“法答网”与人民法院案例库的数据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在检索有关内容时互相关联、精准推送相关问答、案例。

实践表明,“法答网”和人民法院案例库为法官办案提供了权威参考,在促进统一法律适用、统一裁判标准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裁判规则输出与信息技术手段深度融合,为法官办案提供智力支持和规则参考,将是人民法院加强“库网”融合发展的未来标点。

04

数字法院建设不断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我们一定要抓住先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数字改革作为推动审判工作现代化的动力引擎,正在掀起一场贯穿人民法院工作全局的变革。

上海数字法院建设已形成了“数助办案、数助监督、数助便民、数助治理和数助政务”五大板块,建立了覆盖立案、审判、执行、诉讼服务等领域的场景模型900多个,累计推送了预警提示信息69万条,反馈对案件办理有帮助率达89%,有力提升了审判质效,促推了社会治理效能,增强了当事人的满意度和法官的获得感。

黑龙江法院开发应用“龙法和”云法庭解纷系统,有效带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汇集治理数据,实现随时分析、全量展示、全域指挥、实时调度“一屏监管”。其中,哈尔滨市呼兰区委政法委将“龙法和”云法庭与呼兰区“星网联动社会治理智慧系统”深度融合,促推诉讼案件量下降9.2%。

全国法院“一张网”是数字法院具体实践的热点、焦点。通过加强全国法院一体化办案办公平台建设,来进一步整合优化全国法院信息化平台,推动司法数据实时汇聚、各项业务有效协同、智能技术充分运用,全面加强人民法院各项工作的技术支撑。目前,“一张网”建设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届时,全国3500多家法院都会在“一张网”上办案办公,审判工作和诉讼服务将进一步提质增效。

科技创新、技术迭代正加速推进,大语言模型已成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进步的关键动力之一,并广泛影响到社会各个方面,包括法律行业。2024年1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法信法律基座大模型”研发成果。目前,“法信法律基座大模型”已完成在网信部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是国家级法律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也是法律行业基座大模型。

据悉,“法信法律基座大模型”定位于法律行业基座模型,既是一个为法治领域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底层能力的基座模型;也是一套为保障法律人工智能安全发展,配套安全治理机制,提供数据资源、算力资源、评测资源的服务体系。

“我们将推进大模型融入全国法院‘一张网’。”人民法院出版社总编辑余茂玉说,经过对大模型底层能力进行更有针对性、场景性的开发应用后,一批数字化、智能化的“办案助理”“普法助手”“领域找法查案专家”“个人法律知识管家”等将上线应用,成为法律从业者的AI智能助手。

数助办案、数助监督、数助便民、数助治理、数助政务……近年来,人民法院数字化建设取得重大进步,在这场数据涌动的“春潮”中,各地法院每一次有益探索,都是了不起的进步。

一库一网,“库网”融合,加之技术与机制的双重革新和数字法院建设的纵深推进,最高人民法院正在不断推动裁判标准统一,助力法院审判执行工作提质增效。

本期封面及目录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中国审判》杂志2025年第5期

中国审判新闻半月刊·总第363期

(关注“中国审判”微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编辑/孙敏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发布人:e559****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