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王阳明这10句话,能解决人生大多困扰
2025-07-10 20:47  浏览:282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财发网”
温馨提示:为防找不到此信息,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财发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在现代生活的喧嚣洪流中,我们时常被精神内耗拉扯、被俗事纷扰裹挟……其实,五百年前的王阳明早已为现代人预备了破局的钥匙。

阳明之学不是抽象的空谈,阳明的龙场悟道和“惟精惟一”的意本体,是可以被普遍化的体验。通过以心印心的用心体悟与践行,你也会拥有一份清明与笃定。


来源:央视大型纪录片《王阳明》

正如人大哲学系温海明教授所指出的,阳明学就是改变意识之学。只要当下意识有所转化,就意味着当下改变了命运;如果人能念念改命,未来就会彻底焕然一新。

从“心即理”的根本洞见,到“悔悟需改之”的修心要诀,王阳明以“致良知”为脉络,将生命智慧编织成照亮现实的光。

他让我们在追逐外物时记得“主一于天理”,在自我怀疑时唤醒“胸中自有圣人”的自信,在与他人相处时以“相下则得益”成就彼此。

当“心天之意”的光明穿透日常琐碎,我们终将发现:王阳明所揭示的,是每一个普通人在现世中成就自我、超越困境的生命之道。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明] 沈俊:《新建伯赠侯王文成公像》

来源:绍兴博物馆

01

如何能够改变命运?

“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人的意念总是思绪万千,可以纵横八万里,没有可以把握得住的方向,无法知道下个念头何时出现、走向哪里。

但是,初学者无论做什么,都应该持守一个稳定的志向,虽然心灵的时空时刻都在变化,但还是要试图去稳定地加以把握。

阳明认为,持守志向就是让心意发动有一个稳定的中心,比如关于痛的意,是最不能自我控制的意,也是最难忍受的意念。

但如果对于志向的执守,能够像痛的意念那么强烈,那么就可能控制住意念的发动。


王阳明记功碑,来源:江西省博物馆

02

读书记不住怎么办?

“只要晓得,如何要记得?要晓得已是落第二义了。只要明得自家本体。若徒要记得,便不晓得;若徒要晓得,便明不得自家的本体。”

读书内容记不记得不是关键,要点在于回到自家生活经验当中,回到自己身体和心灵当下的历练当中,去不断反躬自省,自证心天之意的真实不虚。

心天之意的体证虽然在当下,但其意识指向其实是向着未来的,是具有前瞻性的,是可能同时性地把未来的意识能量提前预见、展开并实化在当下的,也是能够把当下的意识能量充分展开、发展并延续到未来的时空境域之中的。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来源:央视大型纪录片《王阳明》

03

如何面对俗事纷扰?

“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俗事之所以成为纷扰,并非事物本身必然带来烦恼,而是我们的心对其产生了执着、分别、好恶,即私欲遮蔽了本心。

因此,遇到烦心事,首先要觉知:是我的什么念头、什么情绪、什么期待在让它困扰我?是恐惧失去?是渴望控制?是厌恶不如意?

将注意力从外界的事拉回到内在的心,认识到烦恼的根源不在外物,而在内心对它的反应模式。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来源:央视大型纪录片《王阳明》

04

很想修心,但没时间?

“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人必须在事情上磨炼,在事上做工夫才会有收获、益处。

如果只是一味地喜好宁静,那么一遇到事情发生就会慌乱,最终不会有进步。

那种追求宁静时所做的工夫,表面上看起来像是在收敛,实际上却是放纵沉沦。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来源:央视大型纪录片《王阳明》

05

天资平平,很不自信?

“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圣人,但只是因为自认为不可能达到,自己把圣人都给埋没了。

不独圣人心意通天,事实上每个人本来都是心意通天的圣人,只是人在日常生活中不能领悟到这一点,或者偶尔领悟但不能坚持,所以心天之意渐渐被遮蔽、被泯灭,不能澄明出来。

致良知其实就是领悟心天之意本来通天,使得一般人从不觉转化为“觉”。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来源:央视大型纪录片《王阳明》

06

很专心了,但没收获?

“好色则一心在好色上,好货则一心在好货上,可以为主一乎?是所谓逐物,非主一也。主一是专主一个天理。”

好色就专心在好色上,喜好财货就专心在喜好财货上,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心志专一吗?

这不过是所谓追逐外物,不能算是心志专一,心志专一就是专心于天理。

阳明强调修行的核心工夫不是只要在意念发动处专一就可以了,而是带有反思、判断与行动的力量,甚至这种反思、判断和行动的力量,才是修行意识工夫的关键所在。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来源:央视大型纪录片《王阳明》

07

如何与朋友相处?

“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

与朋友相处,务必要互相谦让,才能彼此受益,互相争高低,就会带来损害。

维持朋友关系,就是互相尊重,彼此承认对方优点,甘拜下风。谦让才能让彼此增长得益,共同修持心意通天境界。

如果相互计较,彼此在意的只是自己的私利,那么终将造成彼此的损失。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来源:央视大型纪录片《王阳明》

08

如何能学有所成?

“学者只从‘下学’里用功,自然‘上达’去,不必别寻个‘上达’的功夫。”

凡是可以用功、可以说出来告诫别人的,都是下学,但先验的道与理,也是可以意会的,需要靠悟性。

上达只是在下学工夫中。在下学的材料和工夫当中,上学境界立即朗现,不是另外以别的方式单独出现的。凡是圣人所谈到的,虽然极其精微,也都是下学工夫。学者只要在下学里用功,自然就能上达,不必另外去探寻一个上达的工夫。

真正的学问超越表面的表达,也超越具体的工夫。下学与上达一方面不可分,一方面又要有区分。阳明学不是单纯的工夫之学,而是上达天理的学问。


来源:央视大型纪录片《王阳明》

09

如何减少精神内耗?

“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若留滞于中,则又因药发病。”

人不可停留在一直后悔的状态当中,因为后悔不等于改正,而关键还在于改正,彻底放下后悔的意念,也放下后悔意念所牵连的对象。这样,心意才能端正,即调整到正确的轨道上去。

如果心意总是牵连着过去的错事,那么在悔恨之中,其实还在错上加错,并没有改到心天之意的正道上来。

如果要修养自己并实现理想境界,就要努力做到知行合一,让心意发动达到通天化境。

10

如何直面自己的缺陷?

有一学者病目,戚戚甚忧,先生曰:“尔乃贵目贱心。”

在本心与眼睛当中,当然本心更重要,如果重视本心,眼睛的不舒服就可以减少,这其实是一种意识转化的能力。

人对自己的痛苦需要做意识的合理化,降低其严重程度,尽量使其不干扰自己本来的意识状态。


[明] 蔡世新:《王阳明肖像轴》

来源:上海博物馆

-End-

观点资料来源:《传习录明意》

来源:北京大学出版社微信公众号

新媒体编辑:宗敏

如需交流可联系我们


发布人:756a****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