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徐昊
穿过忙碌热闹的诉讼服务大厅,推开南侧角落的一扇小门,映入眼帘的是一间明亮安静的房间。柔软的沙发摆成半圆环抱式,乳白色的墙上挂着温馨的花朵图片,浅木色的书架上摆放着可爱的摆件……这里是北京市密云区人民法院的“密之语”心理工作室。
北京市密云区人民法院“密之语”心理工作室工作人员与法官共同帮助遭受家暴的女性进行心理疏导 供图 北京市密云区人民法院
为了更好地帮助当事人解开心结、化解纠纷,2021年9月,密云法院专门开辟了心理工作室,邀请专业的心理指导师入驻,为当事人提供一个发泄情绪、抚平伤痛的隐秘场所。心理工作室之所以取名为“密之语”,一方面,明确指出这是密云法院的心理工作室;另一方面,契合心理疏导“袒露秘密又保守秘密”的职业特点。“密之语”心理工作室成立一年多来,接待过很多无助的妇女儿童,也帮助过不少愤懑苦郁的败诉人。一谈到“密之语”,知道的当事人都会竖起大拇指。据了解,“密之语”心理工作室运行一年多来,共协助办理案件36件,回访当事人85人次,通过心理干预,切实帮助22位当事人纾解了败诉情绪。
切实保障特殊群体权益
“我现在是一个眼睛看不到的‘废人’,孩子没了,婚也离了。亲戚们表面上可怜我,背地里都在嘲笑我,我实在是不想活了。”当事人张某对法官说。
在一起离婚案件中,年轻的张某在怀孕期间受糖尿病影响,导致8个月大的胎儿被迫引产,自己也几近失明。面对飞来横祸,曾经海誓山盟的丈夫却突然销声匿迹。愿意照顾张某、替她支付医疗费的,只有她年迈的父母。
一天,张某突然接到了法官的电话,原来是她的丈夫起诉至法院,要求解除双方的婚姻关系。在这之后的一段时间,虽然法官对张某丈夫的做法表示强烈谴责,一次次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但张某也因为与昔日爱人对簿公堂而痛苦。最后,心灰意冷的张某主动向法院请求解除这段婚姻。
判决离婚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让张某重拾对人生的希望。踌躇间,法官想到了新成立的“密之语”心理工作室——或许专业的心理疏导能帮助张某走出困境。工作室的两位老师在了解情况后,立即为张某创制了以“共情—正视—鼓励”为主要手段的心理疏导方案,并与承办法官一起多次前往张某家中,为她和她的家人开展疏导,不断给予她摆脱绝望的勇气与力量。
9个月以后,承办法官接到了张某的感谢电话。在解开心中郁结、积极接受治疗后,张某的视力逐渐有所恢复,她又可以慢慢感知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了。
密云法院在审理家事案件时,会立足“密之语”心理工作室,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干预。在审理涉未成年人犯罪、抚养等案件时,“密之语”心理工作室同步开展家庭情况调查,对遭受内心创伤的未成年人进行情感修复和家庭教育指导,陆续帮助26名未成年人走出阴霾、健康成长。在审理涉老年人案件时,通过团队辅导形式开展家庭诊疗,以耐心的态度、温暖的关怀倾听老年人的心声。在审理涉家暴案件时,认真研究受害者家庭背景、身体状况和情感经历,为受家暴妇女“量身定制”心理疏导方案,帮助其调整认知、理性维权。截至目前,共签发人身安全保护令25份。
促进纠纷实质性化解
在一起“灭门案”引发的相关民事赔偿案件中,离异的王某与同样离异有子的郭某恋爱一段时间后,因观念不合,不欢而散。王某想念自己的女儿,又回到前夫身边。2021年的一天夜里,郭某持刀前往王某家中,将王某一家三口全部杀害。随后,郭某自杀。该“灭门案”侦破后,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王某父母将郭某父母告上了法庭,要求他们赔偿丧葬费和精神损害抚慰金。郭某父母都在乡下务农,虽答应赔偿,奈何收入微薄,而郭某留下的遗产只有2000余元。于是,法官只能联系保险公司,查询郭某的身故保险金。
在得知身故保险金不少后,郭某父母的态度发生了大转变,两家的矛盾一度激化到不可调和的程度。为了不让仇恨在两个同为受害者的家庭中蔓延,承办法官一方面联合“密之语”心理工作室,持续派出5位心理指导师上门开展家庭诊疗、释法说理;另一方面,与郭某所在单位、保险公司积极开展沟通,敦促身故保险金尽快发放到位。
案件执结后,看着几位痛失亲人的老人搂在一起痛哭,在场所有人的心里都不是滋味。唯一庆幸的是,在法官和心理指导师的努力下,曾经深陷痛苦的两个家庭最终获得了释怀过去、重新开始的勇气。
“通过对当事人进行心理干预,可以帮助他们及时宣泄和化解负面情绪。密云法院延伸司法职能,引入心理疏导机制,有利于当事人调整心理状态,避免矛盾激化。”“密之语”心理工作室负责人、密云法院副院长陈琼说。
在长期处理信访案件的过程中,密云法院逐渐发现,心理疏导对于解决部分群众情绪过激等问题也很有帮助。因此,密云法院以“密之语”心理工作室为平台,初步建立起“调解+心理辅导”信访化解新模式。在处理信访难案、重案时,法官联合心理指导师,共同对信访人进行疏导教育。通过全面了解信访人诉求、行为及性格等特征,心理指导师可以很快找准当事人的信访心理动机,有针对性地制作化解方案,做到既解“法结”,又解“心结”。
完善“心理学+法学”专业化机制
“心理工作室刚成立时,常驻心理指导师只有我一个人,经常忙得脚不沾地。现在,各方面都走上正轨了。”北京市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社会心理指导师金芙蓉说。目前,除了邀请到在妇女儿童心理健康指导方面经验丰富的金老师外,“密之语”心理工作室还邀请了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全国心理援助联盟理事单位理事、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桂英和从事小学教育多年的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胡海博。2022年,密云法院还和同心圆心理服务中心开展合作,探索建立“心理学+法学”人才资源库,将240余名心理指导师全部纳入库中,确保个案指导能够“对症下药”。
“心理指导不是简单的‘我问你答’,而是严格的全流程诊疗。”金芙蓉说。为了让心理辅导更加规范、更加专业,“密之语”心理工作室还特别制作了职责清单和工作手册,心理辅导从预约、接待到回访,都有明确严格的要求。
“在司法过程中引入心理咨询干预机制,既可以有效纾解当事人的不良情绪,也有助于实现矛盾纠纷的多元化解和源头化解。今后,密云法院将不断积聚心理学与法学交融的正能量,推进情、理、法的有机结合,更好地抚平当事人内心的创伤,引导他们卸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重新起航。”陈琼说。
本期封面及目录
《中国审判》杂志2022年第24期
中国审判新闻半月刊·总第310期
编辑/孙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