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书院门
2023-12-18 14:10  浏览:770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财发网”
温馨提示:为防找不到此信息,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财发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宝庆寺初建于隋文帝仁寿二年(公元602年),原址在隋大兴城安仁坊(今西安夏家庄周边)。唐文宗时期(公元827年—840年)以五色砖在寺内建塔,故亦称 “华塔寺”。后殿宇等建筑物毁于“五代十国”兵火之中,只有华塔留存下来。  明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移塔建寺于现址。重建后的宝庆寺塔为六角阁楼式花塔,由台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造型奇特、装饰华美。塔身砖龛内嵌有南北朝、隋、唐时期石造像,宝相庄严、精美无比,其中部分早以流落海外。 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著名学者、御史冯从吾(公元1556年—1627年 陕西 西安人)“旋抗章言帝失德,帝大怒,欲廷杖之,阁臣力解得免,寻告归”。冯从吾回到西安后借用宝庆寺做为讲学场所,与友人周淑远等在此讲学。他秉承“关学传统”兼纳其他学派所长,听众常达几千人,连当时的地方官员也来听讲,被誉“关西夫子”。 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陕西布政使汪可受、按察使李天麟等人在宝庆寺“联鑣会讲”,听者众多。宝庆寺地窄房小,难以做讲学施教的长久之所,于是在其东侧拨地筹建“关中书院”。书院初期占地数十亩,规模宏大。主要建筑“允执堂”进出六间,青瓦红柱,庄严肃穆,取意诗经“允执厥中”是讲学集会之所。左右大屋四间为教室,东西号房各六间为宿舍。堂前辟有半亩方塘竖亭其中,砌石为桥。堂后置一假山名曰“小华岳”,又栽各种树木,一时松风朗月、槐香菏语,焕然成一大观。三年后,新任陕西布政使汪道亨于书院中建“斯道中天阁”以祀孔子,至此书院初具规模。明熹宗时期(公元1620年—1627年)冯从吾一度出仕,官拜工部尚书。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魏忠贤党人张讷上书诋毁冯从吾,其被削去官职。同乡王绍徽素来对冯从吾怀恨在心,等他做了吏部官员即派陕西巡抚乔应甲搜集各种材料准备报复冯从吾,但一无所获,“乃毁书院,曳先圣像掷之城隅。从吾不胜愤悒,得疾卒。崇祯初,复官,赠太子太保,谥号‘恭定’”。    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西安知府等督修“关中书院”,扩建院址,增设教师、学生休息寓所,建“精一堂”五间,左右胁堂及厢房各五间,书院一度成为督学使署。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御赐书院匾额“秦川浴德”。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陕西巡抚升允改其为“陕西第一师范学堂”。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再度大规模修缮书院,时占地130余亩,房屋370余间,改称“陕西省师范大学堂”,成为当时西北地区最高学府,全国四大书院之一。民国初年改称“陕西省立师范学校”。后多次改建。 现为“陕西省西安师范学校”,2009年并入西安文理学院。  “书院门”得名于“关中书院”。九十年代初,西安将此改造成以明清建筑为主的仿古商业街,是西安著名的古文化步行街。街口矗立着巍峨的宝庆寺华塔,从古韵浓郁的“书院门”牌坊进入向东,数百米青石铺就的街道两边汇集了上百家经营文玩字画、旅游纪念品等的商家,整条街在高大的古槐掩映下古色古香,走到尽头便是西安碑林博物馆。每年都有大批书画名家会聚西安,来这里举办各种形式的陈列展览。

发布人:388c****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