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四)胡乱式画画
迟到千年 2023-4-13
每个孩子都会出现绘画敏感期,孙瑞雪女士在《孙瑞雪儿童敏感期家庭解决方案》中讲道,儿童的绘画敏感期基本上是从三岁左右开始的,它是一个螺旋上升的敏感期,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孩子开始对绘画有强烈的兴趣,喜欢用线条宏观地描绘出事物的大致轮廓。
第二个阶段,五岁左右,孩子在画画方面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这个阶段孩子使用工具来画画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更让人惊喜的是他开始关注绘画对象的细节和特征,而且画的也有了情景,画得越来越像样子。孩子的绘画中有了细节,有了情景以及明显的兴趣倾向。
在绘画敏感期,孩子用画笔画画的行为是一种语言之外的自我表达,而且孩子对这种自我表达有着强烈的意愿。所以有些孩子发自内心孜孜不倦地投入到绘画活动,一张接一张,甚至废寝忘食。绘画敏感期到来时,孩子对绘画的热爱一样,但是每个孩子投入到绘画中专注时间的长短以及具体的表现却相差各异。所以,看到别人家的孩子画画时的专注和投入,与自家孩子的表现相差较大,盲目进行比较。然后觉得自家孩子有问题,甚至强迫自家孩子按照别人家孩子那样做,则是不科学的做法。
其实,朋友圈中时常能够看到一些朋友发出自家孩子的画作,以及绘画培训结构的老师发出来的孩子们的作品,以我这种没有绘画天分的门外汉来看,他们画得极好,远远超出了我对他们年龄的认知,我甚至以为这些画作不符合他们的年龄段。
因此,我一直坚信画画这项技能需要些天分。后天的努力,能够让我们成为画画的爱好者,但要成为专业出色的画家,似乎得有得天独厚的天赋才行。
然而,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自己画画或者培养孩子学习画画,并在于期望他们成为画家,因为我们都知道成为画家很难,成为有名气的画家更难,艺术工作者的生活往往并不如意。所以,培养孩子学习画画大都是培养多一项技能、多一份兴趣爱好罢了。
玩子的绘画敏感期的表现并不明显,他并没有像《孙瑞雪儿童敏感期家庭解决方案》中讲道的那些孩子一样,一张接着一张地画,甚至废寝忘食。他的画画,更像是玩耍。
在他两岁左右,我们便时常引导他玩画画的游戏。为他准备一个大白本,一套可洗的水彩笔,他便开始了自己“创作”前最重要的事情了,选笔。
蓝色的笔始终是他的第一选择。
两岁到三岁多,他压根还不会正确握笔,直到现在他也还不会正确握笔。刚开始时,他将右手握拳,将笔放在虎口的位置握住,偶尔也用左手用相同的方式握笔,在雪白的纸页上以绕圈圈的方式胡乱画着。他的胡乱画全部是无法构成形状的线条,你无法想象整页白纸上被各种乱七八糟的线条堆叠后的模样。
慢慢地,他能够画出一些不像圆形的圆形、不像方形的方形,和不像三角形的三角形了。
直到三岁多,上了幼儿园后,他才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握笔的姿势,但是直到现在他握笔的姿势依然不正确,他仅仅只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两根手指握笔,因此无法掌控好用笔的力度。
有一段时间,贾董每周都画一幅丙烯画,她画画时为玩子也准备了一套可水洗的颜料、一张画纸和各种画笔。
玩子一次性要求各种颜色都挤出来一些放在调色盘中,然后他拿起一只笔,将各种颜料一层一层地进行胡乱涂抹,与其说是画画,不如说刷墙更为形象和准确。
在这样的画画方式下,贾董在他的画板上提前用纸贴出了一些图案,任由玩子随意涂色发挥之后,竟也成为了一幅看起来还不错的作品。第一幅作品“小丑”,第二幅作品“小蛇”都还放在书房的书架上展示着呢。
如今稍微会握笔了之后,他喜欢给图案涂色,拿着蜡笔,参考图案的颜色,给印好的图案模子涂上颜色。每次玩子都不按照常理出牌,他总是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颜色进行涂色,我想这或许就是他自己的审美吧。
坐在他的身旁,看他涂色的动作,有时委实让人揪心,因为他的手部肌肉的控制并不完美,似乎他并不是故意为之,但却一不小心就涂色越出了图案边界。
我握着他的手,示范了如何涂色不越出边界的方法,方法十分简单,就是涂色到图案边缘时慢一些、小心一些。他似乎听进去了,慢慢地,他的涂色作品越出边界的地方越来越少了。
当孩子开始透过有意识地使用工具,比如不断地使用剪刀、胶带、胶棒、蜡笔、颜料等工具来进行剪、贴、涂等行为,这其实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剪贴涂敏感期。
剪贴涂敏感期,对于孩子的意义并不在于对这些活动的纯粹兴趣,它有一项核心任务需要孩子完成,即通过剪、贴、涂等动作,有意识地协调手部,有意识地用手使用工具。
孙瑞雪女士在《孙瑞雪儿童敏感期家庭解决方案》中写道,如果你的孩子也出现了执着于使用工具来剪、贴、涂的表现,我想你可以先给自己一个肯定,因为剪、贴、涂敏感期的到来,离不开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孩子自由发展。
手的敏感期,孩子的任务主要聚焦于手的使用,唤醒手的功能。通过双手,帮助孩子感觉和发现这个世界。
到了剪贴涂的阶段,手的发展则聚焦到了对工具的使用,孩子手部的小肌肉协调训练升级了。当孩子有机会全然投入到这些活动时,不仅仅使用和发展着手,也在逐步地形成和发展专注力和意志力。
专注力和意志力只有在孩子喜欢、自主的工作中才能得到更好地巩固和发展,也就是说,意志力的培养是由孩子投入到自己喜欢的工作中来完成的。这些工作就是孩子喜欢的一些微小的事情。
孙瑞雪女士建议,在孩子自己画画的时候,我们不要轻易打扰孩子的工作。
一种是当孩子正在进行创作活动的时候,我们大人用语言或者行为介入进来,干扰甚至阻止孩子画画,比如给孩子示范、用语言指正等。另一种打扰是评价和比较孩子的作品。比如对着孩子的画画作品说,你画的真棒呀,或者你画的是什么呀,一点都不像啊,又或许是你看看谁画的都比你画得像,如果你这个地方在画认真一点就更好了,等等。这些评价和建议,无论正向还是负向,对孩子绘画敏感期的顺利度过都没有任何帮助,甚至有破坏性的影响。
她也建议我们不要主动地教授孩子画画,让孩子充分发挥天性,等到孩子到了一定年龄之后,再引导孩子如何更好的掌握画画的技巧和方法。
为了让玩子能够更好地体验和学习,早在两年前就给他报了画画的培训班,不过直到现在还尚未正式开启第一节课呢。其实,报班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他要画得多好,重在发现、体验和发展自己的兴趣吧,毕竟我们不知道他到底有什么优势、喜欢什么,也只好引导着他尝试着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