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卫本是水路码头,居民五方杂处,性格迥然相异。然燕赵故地,血气刚烈;水咸土碱,风气强悍。近百余年来,举凡中华大灾大难,无不首当其冲,因生出各种怪异人物,既在兴耀上层,更在市井民间。余闻者甚夥,久记于心;尔后虽多用于《神鞭》《三寸金莲》等书,仍有一些故事人物,闲置一旁,未被采纳。这些奇人妙事,闻若未闻,倘若废置,岂不可惜?近日忽生一念,何不笔录下来,供后世赏玩之中,得之往昔此地之众生相耶?故而随想随记,始作于今;每人一篇,各不相关,冠之总名《俗世奇人》耳。
《俗世奇人》的这篇序,点出了这本书的三个特征:天津特色、奇人异事、人物小传。
作为天津的名人,冯骥才顺手把天津这个地方捧了捧,谁都有家乡情结。
从目录上看,“光耀上层”的极少,绝大多数都在“市井民间”。理性看待的话,包括民间艺人在内的奇人,都是有绝活的。但大凡民间的传闻,也多有夸张附会之处,只有如此才可能远传越远。八卦段子加上八卦的心,是所有传播途径中最为犀利的。
就如作者在序中所说,带着“赏玩”的心态去读,是最合适的。
他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动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
这段描述带有浓重的天津气息,同时这也是贯穿本书的写作特点。
初读的时候,认为作者对苏七块的医术无限夸大,骨头伤了哪可能这么治好?再读的时候,才看仔细了:是正骨。这就不奇怪了,中医对正骨这个活本就有心得,正常也就是“咔嚓”一下的事情。
之所以叫苏七块,是因为他先交钱后正骨的规矩,明码标价七块大洋,否则绝不搭理。七块大洋,对富人毛毛雨,对穷人可是巨款,苏七块未免有些心狠。
读到后面,明白他的心并没有那么狠。“劫富”的事情,他没少干;“济贫”的事情,他也不会主动干。而对临到头的救苦救难,也不过是顺手而为,而且绝不在明面上做。
其中的缘由,“七块”是一个规矩,更是招牌。与其说他是个医生,不如说他是个靠一个绝活发家的商人。
读完《苏七块》这一篇,没太明白作者要表达的真实意图。
苏七块的医术?是有点这个意思,肯定不全是,毕竟大量的篇幅没写这个。
苏七块的仁心?可能是。只是我没读出来,最多是善心,不做恶人的那种。
就像苏七块对华大夫说的那句话:“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