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读的很痛苦。
这种痛苦不是对文字本身感到无聊或抗拒,而是当我把自己也放进故事中,我发现,我还不如这些女性,我连最后求生的手段也想不到。
不想谈书里面强调的贫困问题,想先聊聊最近的相关联想
书里的女性分成两种,一种是未婚的,一种是已婚的。未婚的大同小异,都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贫穷,最后出卖自己的身体。
已婚的,却全部都有孩子。
生育,这件事情,一直以来道德约束力总是大于法律约束力。不知道在这个事情上,如果现代法律规定了女性的生育义务,会不会迅速加剧少子化。
《人类简史》里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角度,小麦为了大规模繁殖,而驯服了人类,农业社会是小麦为了生存和扩大族群,主动选择的。
这让我联想到一个角度,人类为了增加族群数量,大规模繁殖,是不是主动选择了“父权主义”。
因为从男女生理角度来看,男性在族群繁殖这一目标上,没提供什么大的作用,反而人数过剩。
早期人类出现过母系社会,为什么会转变成现在父系社会?我想到了一案例。
一种和人类父系社会完全相反的生物族群案例,它们能更直观的表现出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的差异。
蜜蜂,这种生物。
一个蜂巢里只能有一只蜂王,但是可以有十到二十多只雄蜂,这很像封建社会里,皇帝和他的后宫。
但是我们几千年的人类历史里,封建帝制也要提防孩子是不是亲生的问题。但是蜜蜂没有这个顾虑,毕竟最高统治者是女性,大家都是亲生的。
但是雄蜂是很惨的,终其一生,只有一个作用,帮助蜂王怀孕。
就算比工蜂力量大,但是架不住工蜂数量多。男性的力量优势,只能体现在个体上,上升到群体的时候,力量就是次要的影响原因。
项羽的八千子弟兵最能打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们都是男的。而是他们都是同族的父兄子弟。
而维系血脉关系,这个方面,女性的能力要比男性有绝对的先天优势。
所以我才会想,应该是母系社会的时候,也发生过像雄蜂一样的事情。当母系社会中的领导者,蜂王怀孕之后,那么雄蜂的下场,就只能被工蜂赶出家门,或者在家囚禁饿死。
人类整体,为了更大的发展族群数量,对抗自然,没准儿也是为了避免男性大量死亡,造成男女数量不平衡,才选择了父系社会,并且让男性有传宗接代的执念。
再谈贫困问题。
书里面的出场的女性,都表现出了相同的原因,她们想好好活着。所以从好好活着的标准,就看出了国家和民众想法之间的差距。
书中最后提到的贫困聚集地“寿町”,所有人都拿“着最低生活保障金”,社区里有便宜的旅馆,便宜的餐饮店,便宜的贩卖机,免费的医疗,免费的看护,甚至居酒屋还有便宜的“私人赌马”。
看起来比其他在书里出现的人们,生活更加稳定和幸福。
但是这里全是单身,没有提到一个有孩子的情况,或者他们已经放弃了自己的孩子。
日本设定的“最低生活保障金”,不包含孩子,只保障你自己,这应该是让那些离异带孩子的母亲最无助的地方。
我不知道不能解决温饱是什么概念,这感谢父母从小对我的爱护。
温饱的标准是什么?
我感觉在现代的社会里,应该就是在你生活的地区,你付出的劳动,如果能维系你基本的物质需求,那就算温饱。
以北京为例:租房两千,吃饭两千,那应届生毕业工资四千,刚刚好。
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家Daniel Kahneman与诺贝尔经济学家Angus Deaton提出的:“在年薪达到7.5万美元之前,人们会随着收入愈高愈快乐”。
7.5万美元换算成人民币,是五十万以上,如果平均到月薪是每月四万块。
这和马云说的话很相符:“一个月有两三万、三四万块钱,有个小房子、有个车、有个好家庭,没有比这个更幸福了,那是幸福生活。”
所以解决温饱之后,下一个目标可以试一试这个,先不要幻想自己创业成功,也不要幻想自己是富二代。
先想一想你的月薪为什么还没到四万,先想一想解决温饱之后,怎么提高你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