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商之道
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出炉:交行入选农行建行提档,TLAC工具发行预期升温
2023-11-28 22:13  浏览:1179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财发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财发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11月27日,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发布了2023版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名单,多个较大调整值得关注。

聚焦国内银行,此次入选银行由4家国有大行增加至5家,其中交通银行系首次上榜并被列第一档,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则从第一档升至第二档,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继续保持在第二档。

整体来看,名单的头部银行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第五档继续空缺,第四档、第三档名单维持不变(机构得分有升有降)。国际方面主要变化体现在瑞士信贷、裕信银行被移出名单,瑞银集团由第一档提升至第二档。

惠誉博华金融机构部高级分析师李沄桥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入选G-SIBs名单的银行,一方面体现其对全球影响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面临更高的附加资本和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监管要求。考虑到四大行需在2025年首次满足TLAC要求(动态缺口合计约2.6万亿元),交通银行(由于今年为首次入选)需入选名单后三年内满足相关规定,各行存在一定资本补充压力,预计以外源性补充为主,可通过发行TLAC工具或包括二永债在内的其他各类资本工具来满足。

对于国内四大行入选G-SIBs后一直未发行TLAC工具,有资深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或与存保基金计入标准有关,接下来有望加速推进。

G-SIBs新名单出炉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治理“大而不能倒”问题成为全球金融监管的重要内容之一,国际监管机构推出了一系列监管改革措施。2010年,《巴塞尔协议Ⅲ》首次提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概念,并于2011年公布首批G-SIBs名单。在此基础上,2017年,《巴塞尔协议Ⅲ:危机后改革的最终方案》对G-SIBs提出了附加资本和杠杆率等要求。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指出,G-SIBs榜单是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全球银行业格局的发展与变迁。

从指标设定来看,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框架包括规模、关联性、可替代性、复杂性和跨境业务五个等权重维度,下设13个二级指标,通过加权评分全面评估银行的系统重要性水平。

李沄桥表示,入选G-SIBs与否与银行盈利没有直接关联,评估得分反映更多的是银行在全球金融系统中的影响力,包括全球金融系统对其依赖而产生的风险影响。而与美国、欧洲等地区商业银行相比,中国的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和关联度指标的贡献比例更高。

以此次建设银行、农业银行提档为例,杜阳指出,近年来,在实体经济运行承压的背景下,国有大行显著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通过增加信贷投放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融资需求,规模成为驱动G-SIBs得分上升的重要因素。

另据惠誉博华此前预测,交通银行去年发行的证券和其他融资工具规模大幅上升,带动该行2023年关联度评分较2022年同期上升4分,从而成为该行有望入选G-SIBs的最大影响因素。

从榜单整体情况来看,G-SIBs名单第五档继续处于空缺状态,第四档仍仅有摩根大通1家,第三档维持美国银行、花旗银行、汇丰银行3家,其中摩根大通、花旗银行、美国银行G-SIBs得分有不同程度上升,汇丰银行得分有所下降。

对于瑞士信贷、裕信银行被移出名单,杜阳分析称,前者主要因为疫情以来陷入经营困境,裕信银行则出现较明显的规模收缩,带动二者得分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资本缺口压力较大

入选G-SIBs名单的银行,也面临更高的核心资本与TLAC监管要求。

杜阳认为,当前中资G-SIBs资本补充压力较大。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将分别面临1.5%、1.5%、1.5%、1.5%和1%的附加资本监管要求,且必须由核心一级资本满足。

另据FSB及人民银行会同原银保监会、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相关规定,2022年以前被认定的中国G-SIBs(四大行),需分别在2025年及2028年初分阶段满足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风险加权比率(TLAC/RWA)不低于16%及18%的要求,TLAC杠杆比率应于2025年初、2028年初分别达到6%、6.75%。2022年1月1日之后被认定的银行(交通银行),应当自被认定之日起三年内满足规定的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要求。

惠誉博华研报也指出,近年来在宏观经济下行背景下,中国G-SIBs积极配合政府实施跨周期与逆周期调节,加大实体经济信贷支持力度,不过快速增长的信贷规模亦推升了风险加权资产(RWA)较快增长。由于RWA增速快于资本净额,使得2023年9月末四大行静态缺口较上年同期有所扩大。

叠加本次新增入选名单及组别上升,将进一步推升中国G-SIBs总损失吸收能力要求。动态缺口方面,据惠誉博华最新测算,在基准情景下(RWA增速8%),至2025年初第一阶段四大行整体TLAC缺口约为2.6万亿元,至2028年初第二阶段TLAC缺口约为7.9万亿元。交通银行由于刚入选名单,拥有三年的缓冲期,目前至第一阶段TLAC要求的静态缺口约为4000亿元,基准假设下动态缺口约7000亿元。

如何补充达标?

有银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面对行业整体盈利环境变化,短期内生资本补充能力提升缓慢,外源性补充仍是主要方式。此外,在监管引导下,通过减少资金空转以降低资本消耗可能也是重要方向。

李沄桥也对记者表示,由于时间窗口的缩短,预计四大行急需在2024年提升各类资本工具及TLAC工具发行速度。交通银行也需要在未来三年内加大外部资本及TLAC补充力度。考虑到TLAC工具尚未在国内发行,包括优先股、永续债、二级资本债在内的传统资本工具仍将发挥主要作用。

前述资深业内人士也对记者表示,从目前的资本充足情况来看,各银行仍存在较大缺口,尤其交通银行资本充足率明显低于四大行。不过考虑到明年正式实施的资本新规对国有大行利好为主,资本充足率将略有提高,加上二永债发行已经成熟,2025年的阶段性目标预计会平稳完成。

7月以来,工农中建四大行陆续获批发行大额资本补充工具。其中,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分别于7月末和8月末获批发行4500亿人民币或等值外币的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建设银行则于8月末获批发行2000亿人民币或等值外币的资本工具(二级资本债);交通银行也在9月初获批发行14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的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

对于国内TLAC工具一直未发行,上述人士分析,或与存保基金如何计入的额度标准有关,接下来有望加速推进。惠誉博华研报也指出,伴随2025年时间窗口临近,在央行推动下,四大行有望自2024年起在境内及境外市场发行TLAC工具。

根据《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在第一阶段存款保险基金可计入的规模上限为银行RWA的2.5%,第二阶段可计入的规模上限为银行RWA的3.5%。对于存款保险基金的计入方式最终以实缴还是上限计量,目前尚无明确指引。

央行副行长宣昌能此前曾在2022年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系统重要性银行应该建立完善的TLAC内部管理机制,制订中长期TLAC可达标计划,确保到2025年和2028年满足TLAC两个阶段的监管要求。同时,推动TLAC工具发行,加大市场培育力度,改善发行环境,拓宽投资者范围;鼓励我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赴境外市场发行TLAC非资本债务工具。

发布人:e1fa****    IP:117.173.30.***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