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相信大多数人都经历过,甚至自己也说过一些对别人伤害性极强的话,把暴力语言作为攻击别人的武器来使用。结果可想而知,这样做非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可能激化了矛盾,恶化了关系,得不偿失。而《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就能教会我们如何运用更科学有效的方式与别人沟通交流,享受和谐的人际关系。开篇第一句话就很吸引我:“语言是窗户,或者是墙”。当我认真阅读了这本书,体验到这本书完全是关于爱的能力的一份学习,帮助人们突破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惯性,无伤害地与人沟通交流,从而获得和谐、美好和幸福的生活。
这本书的作者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他是一位国际知名的沟通专家。非暴力沟通源自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起初是为了解决种族冲突和暴力问题,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沟通方式。《非暴力沟通》一书自出版以来,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沟通领域的经典之作。顾名思义,非暴力沟通就是避免使用具有侮辱性、伤害性的语言来攻击对方,而是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尝试理解对方,尽量谅解别人,从而达到解决问题,密切关系的目的。
一、非暴力沟通的内容
非暴力沟通强调在沟通过程中保持尊重与理解,通过倾听与表达来建立联系、化解冲突。本书详细阐述了非暴力沟通的四个关键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并提供了大量实践指导与案例分析。首先,作者介绍了观察与评论之间的区别:非暴力沟通强调我们要客观地描述所观察到的事实,而不是对其进行主观评价或判断,要避免使用绝对化的评论,如“你总是”、“你从不”等,因为这样的评论很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和抵触。例如,说“我父亲是个好人。”就是一条评论,但“在过去的25年里,父亲把工资收入的10%捐给了慈善机构。”这句话就是一条观察。其次,非暴力沟通还建议我们要清晰地表达感受与需求。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而不是想法或判断。感受是内心的情感体验,而想法是对事物的看法或观点。在沟通中,还要清晰地告诉对方自己的需求和期望,有助于对方更好地理解我们的立场和意图。通过表达感受和需求,我们可以更有效地寻求解决方案。在这一点上,作者举了一个通俗易懂的例子。朋友昨晚因为某种原因没有兑现赴约的诺言,你很生气。这时,你有很多种表达方式来陈述你的感受:1. 你昨晚不应该不来——这是指责。2. 你昨晚没来,我很失望——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3. 你昨晚没来,我很失望,因为我当时想给你倾诉一下烦心事——这就是最佳的沟通方式,既表达了感受,又说明了这种感受背后内心的需要。如此,对方就会积极回应。最后,非暴力沟通强调我们要向对方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请求。在这个环节,我们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1. 清楚告诉对方,你希望他做什么,而不是希望他不不做什么。2. 请求越具体越好,不能含糊不清,不适用抽象语言。3. 提出请求后,请对方给予反馈,并表示感谢。4. 让对方认识到你提出的是请求,而不是命令。
二、非暴力沟通的方法
既然非暴力沟通如此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够掌握这种技能呢?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四点:
1. 倾听他人:在倾听时,我们应该做到并全神贯注地倾听,不打断或急于给出他人建议;尝试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求,通过反馈和询问来确认自己的理解;避免对他人进行评判或指责,而是以理解和接纳的态度去倾听。
2. 表达自己:要使用具体、清晰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避免使用模糊或含糊不清的表达方式;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而不是指责或攻击他人;在表达需求时,提出具体、明确的请求,以便他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满足自己的需求。
3. 尊重他人:包括尊重他人的观点和立场,即使自己不同意也不进行贬低或攻击;理解并接纳他人的感受,不试图说服或改变他人的情感;在交流中给予他人积极的反馈和鼓励,以增强彼此的信任和尊重。
4. 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时,首先明确问题的本质和目标,以便有针对性地寻找解决方案;在提出解决方案时,注重提出建设性、可行的意见,以促进问题的解决;在解决问题时,积极寻求共识和合作,以共同推动问题的解决和进步。
三、非暴力沟通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读罢全书,反思心得,我认为非暴力沟通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倾听和理解学生:教师应认真聆听学生的问题、关注和需求,确保他们的意见被尊重和理解,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信心。
2.鼓励合作: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团队中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强调寻求共赢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单方面的胜利。
3.尊重学生:教师应尝试尊重学生的需求和动机,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并确保学生的学习能够得到支持和认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注。
学以致用,我在处理一个学生具体的案例时,就使用上了非暴力沟通的方法。
某学生经常迟到,我多次批评教育,效果一般。于是,我就采用了以下的步骤来和他平心静气地进行了交流:
1. 指出事实:我先指出学生迟到的事实:“咱们看一下时间,现在是7:30,你晚到了一刻钟,对吗?”
2. 询问原因:我接着询问学生迟到的原因,并倾听学生的解释:“我想听听你今天没能准时到校的原因。”
3. 表达感受:我诚恳地表达了对学生的担忧和关心:“在教室看到你没来,我很担心。因为你本周前两次迟到是因为身体不舒服,所以我还在想你是不是身体不舒服,严重不严重,上学路上会不会有事?”
4. 提出请求:我提出明确的请求,希望学生能够尽量遵守班级规定,并提前告知无法准时到校的情况:“第一,咱们班级的班规是大家一起制定的,你是其中一员,希望你尽量遵守,好吗?第二,下次你如果估计不能准时到校,请提前给我发个信息。”
学生通过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感受到了班主任的关心和尊重,也认识到了自己迟到的问题,达到了教育目的。后来,他迟到的现象果然明显得到了改善,即使偶尔迟到,也会提前告知我原因。
总之,《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指导我们要学会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在使用爱的语言的同时,我们自己也提高了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