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清风”吹绿大草原
内蒙古赤峰:在助力乡村振兴中
展现检察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到内蒙古考察】
2019年7月15日至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呼和浩特市等地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在赤峰市喀喇沁旗考察时强调,乡村振兴了,环境变好了,乡村生活也越来越好了。要继续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做好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把乡村建设得更加美丽。
青山吐翠,绿水泛波。当第一抹嫩绿在苍茫的草原上苏醒时,北归的候鸟也在赤峰大地上找到了栖息之处。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色、环境优美的村落、嘹亮动人的牧歌和村民脸上的幸福微笑交织在一起,一幅乡风文明、繁荣和谐的法治乡村图景徐徐展开。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是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奋力拼搏的科学指引,更是赤峰市检察机关能动履职的不竭动力。三年来,他们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找准检察工作服务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切入点、着力点,为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和有力司法保障。
重拳扫黑+源头治理
激发基层活力
如今,赤峰市敖汉旗古鲁板蒿镇康家营子村花草繁盛,人们生活怡然自得。殊不知,赤峰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第一枪”就在这里打响。
三年前,以康某为首的家族有组织地把持基层政权、操纵破坏基层换届选举、垄断农村资源、侵吞集体资产,严重侵害该村300余名村民的合法权益。
为了将这起案件办扎实,赤峰市检察院办案团队深入一线调查取证、引导侦查。面对担心遭到打击报复的村民,检察官多次沟通,几经释法,终于打消他们的顾虑,获得重要线索。针对纷繁复杂的案件证据,检察官深入分析,列出近百项补查意见,并就“打财断血”“打伞破网”等问题提出意见,有力引导了公安机关侦查取证。最终,检察机关指控的近40起犯罪事实和提出的量刑建议被法院全部采纳,以康某为首的犯罪团伙受到法律严惩。
成功打掉“村霸”,对赤峰地区的不法势力起到强烈的震慑作用。“以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为着力点,重拳打击危害乡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犯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要关注源头治理。”赤峰市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隋亚靖说。
近年来,赤峰市检察机关坚持“乡村治理,法治先行”的理念,为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激发乡村振兴活力贡献了检察智慧。通过建立“一案一建议”机制,针对办案中发现的村两委换届选举程序不规范、落实惠农资金不到位等问题,该院向相关单位制发检察建议,推动形成长效机制;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检察干警以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为普法现场,以身边人身边事为案例,加强法治宣传。2019年以来,赤峰市检察机关深入94个苏木(乡、镇)、128个嘎查(村、社区),集中开展了246次法治宣讲,发放宣传资料、知识手册12万余册,切实打通普法宣传的“最后一公里”。
检察公益诉讼与小庙子村发展
同向而行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到赤峰市考察调研,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小庙子村党总支书记赵会杰参加座谈。当时,赵会杰用6张照片向总书记汇报了小庙子村的发展变化。两年多时间过去了,“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自治区级文明村”……小庙子村的名片越来越多。
“这其中离不开检察工作的助力!”赵会杰直言。从小庙子村流过的阴河被称作赤峰的母亲河。2018年,该村村民发现阴河受上游河北省围场县的淀粉加工作坊排污影响,水质受到污染,不仅严重影响村民生活,还影响了村里的药材产业发展。
恰逢赤峰市松山区检察院检察官到小庙子村开展公益诉讼普法宣传,赵会杰赶忙向检察官“诉苦”。了解到这一线索后,松山区检察院立即通过实地走访、咨询水利部门等方式进一步掌握污染情况,随后推动与围场县检察院签署了合作意向书,正式建立起区域间生态检察合作机制。
依托合作机制,松山区检察院与围场县检察院商请加大环境执法检察监督,对淀粉生产等水污染重点行业进行专项整治。承德县水务局、乡镇政府等10余家单位收到检察建议后积极履职,阴河又恢复了往日的风采。
小庙子村发展与检察工作同向而行,正是检察守护乡村美好生态环境的一个缩影。2020年,在办理赤峰市生态环境局松山区分局对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违建行为未依法履行监管职责案件中,松山区检察院督促该局对三座店水利枢纽工程周围的私搭乱建行为进行调查处理,解决了周边多个乡镇的水源安全问题,小庙子村就是受益村落之一。
随后,松山区检察院又联合多家相关单位,合力治理非法占用农用地、焚烧秸秆、村庄河道垃圾等问题。今年,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大讨论活动中,松山区检察院检察官建立了与小庙子村的生态线索发现报送机制。“公益诉讼检察真管用,我们村是尝到甜头了,我自愿报名做生态检察联络员!”赵会杰感慨地说。
赤峰市检察机关加大乡村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的脚步从未止步。据统计,2021年以来,该市检察机关针对破坏草原林地违规违法行为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受理审查起诉案件206件,涉及草原3.8万余亩,林地1万余亩;发现公益诉讼线索45件,立案44件,进入诉前程序33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3件。
司法扶贫与乡村发展同频共振
2020年初,一起因家庭纠纷引起的故意杀人、放火案受到赤峰市检察院关注。村民宋某的母亲被宋某的丈夫残忍杀害,宋某本人也被砍成重伤二级,帮忙的邻居也被打伤。此外,宋某的大儿子是智力残疾,小儿子也因家中变故而辍学。多次到宋某家中了解情况后,检察官确认宋某和邻居两家人均符合司法救助条件,遂帮助他们申请司法救助金。
然而,司法救助金作用有限,怎样才能不让阴霾继续笼罩这个家庭?经过研究讨论,赤峰市检察院依据相关规定,向赤峰市原扶贫开发办公室发出了帮扶宋某一家的建议。
小建议发挥大作用。在扶贫部门的协调下,一系列对宋某家庭的帮扶措施全部落地——属地扶贫办启动防贫保障基金2.2万余元,并将宋某一家纳入边缘户长期跟进;村里安排宋某的大儿子做了村级卫生保洁员,按月支付工资;医保局为宋某报销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救助金9万余元,医院为宋某减免住院治疗费1万元;与校方沟通后,宋某的小儿子得以正常回归校园……
“检察院的建议非常及时,司法与扶贫合力,产生了‘1+1>2’的作用。”赤峰市原扶贫开发办公室副主任张杰表示。
据了解,2019年以来,赤峰市检察机关共办理司法救助案件163件204人,发放救助金330.9万元,其中助力乡村振兴救助农村困难当事人109人,发放救助金213万元,救助人数和救助金额分别占比53.43%和64.37%。
关注民生、积极融入支持乡村振兴是赤峰市检察机关一以贯之的工作理念。三年来,赤峰市检察机关下派驻村干部200余人次。他们穿梭于农户村落、深入到田间地头,普法宣传、出谋划策,用脚下的泥土诠释心中的真情,在助力乡村振兴中书写检察担当。
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沈静芳 张明哲 张金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