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字,关键是熟能生巧,熟悉笔画,熟悉结构,熟悉字,这熟悉必然是建立在深刻的记忆上,甚至是条件反射上。把握住此三熟,即可触类旁通,形成统一的字体风格,如欧阳询的法度森严、瘦金体的飘逸洒脱,皆是由一笔一画的苦工打磨而出。而要达成条件反射,这就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了,须不断进行着重复的练习,而将笔画、结构、字体形成习惯,每一个字出手,都是标准的笔画、结构,这就像有的名人签名灵动飘逸、潇洒自然,而其他字缺难登大雅之堂,究其原因就是名字练过,而且每一次签名都是一次练习,签多了,自然形成条件反射,写出的都是好看的。
练字的进阶之路,也是铁杵磨成针的细功夫。曾经上过一堂书法讲座,教授讲,他们学书法的,每天花在练字上的时间,至少在8小时以上,日复一日地打磨自身基础,渐渐的将自身书法技艺推向精致、至臻,到最后,即使是没练过的字,也能写成同等风格,然后集百家之长,达到融会贯通后加入自身风格,进行创新。但我想,先人留下的瑰宝我们穷其一生也难以完全学会吸收,创新还差的远呢!
练字是水磨之功,难以短期见效,在此自我提醒道:戒骄戒躁,一步一个脚印,将其融入日常中每一个字都认真对待,认真思考,慢慢会有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