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位于豫东平原,是国家重要大型商品粮、优质棉生产基地,粮食、猪牛羊禽肉、蔬菜及食用菌产量分别占全省的14.12%、12.04%、14.35%。国家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启动以来,以周口市为代表的河南成本人,用双脚丈量民情,在基层默默耕耘,见证着农本调查工作70年的光辉历程。
图1:河南省成本局粮经室调研周口农本工作
“大数据”唱响乡村致富经
每年春节前后,“河南蔬菜第一县”扶沟县的蔬菜产业就进入了一年中最为繁忙的时节;连绵的蔬菜大棚,新采摘的优质蔬菜,络绎不绝的经销商,构成了一幅幅美丽乡村画卷……
图2:扶沟县农调户西红柿丰收
练寺镇桑村桑军喜是扶沟县第一批农调户,见证了扶沟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的发展历程。乡亲们经常看见桑军喜拿着一个小本子,时不时在上边写写画画,别人问他在写啥,桑军喜总是哈哈一笑:“记账”。进入蔬菜采摘期,桑军喜们就进入了农本调查忙碌期,田间忙完蔬菜采摘、蔬菜管理、蔬菜销售的事,回家后还得一笔笔记录当天蔬菜种植相关成本和收入。桑军喜说:“以前种菜只记得花了多少、卖了多少,时间一长都是糊涂账,后来成了农调户,才知道记账原来还有这么多门道。”看似简单的蔬菜收支记账小数字,汇集起来却是真正的农业大数据,练寺镇依托农本调查数据资源,切实掌握了设施黄瓜、设施西红柿等蔬菜成本收益和市场供求等情况,为当地蔬菜业规划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经过多年发展,全镇建成高标准五代日光温室1000多亩、双层拱棚5800多亩,蔬菜保护地栽培面积达2.6万多亩,成了重要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得益于桑军喜们的汗水和付出,全省各地党委、政府部门充分利用农产品成本调查汇总数据,准确研判市场供求情况,不断优化产业发展规划,引导农民推广优良品种、优化种植结构,提高产量品质,带动农户增收,拓宽了乡村振兴富民之路。
“小账本”见证农本传承路
2020年,周口太康县发改委成本股刘水秀遇到了烦心事,城郊乡程庄村3名农调户年事已高,市成本局出于数据质量的考虑,提出了调换农调户的建议。
刘水秀当时就犯了难:如果不调换,农调户已不适合继续记账;如果调换,数据样本连续性难以保证。3名农调户了解情况后,激动地找上了门,程勉功深情地说道:“几十年,可以说记了一辈子账,真要不干了还真有点舍不得……”,另一位农调户程慎领也说:“身子骨还硬朗,真想再多干几年”。刘水秀多次赴该村与3名农调户促膝谈心,并了解家庭情况,反复商量后,刘水秀有了初步的想法:鼓励2名年龄较大的由其子女接替,另1名继续留任业务小组长,这个想法得到了几位老同志的一致认同,农本调查“接力棒”逐步传到了年轻人手中。
又是2年多过去,程庄村几本承载了30多年农本记忆的小账本继续履行着自己的职责,成了几个家庭的“传家宝”。正是在刘水秀等基层农本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农本调查成为我国持续时间最长、体系最为完善的调查制度之一。
“老军转”坚守为民服务心
1999年7月,35岁的韩高明从部队转业,成了周口市成本系统的“新兵”;20多年过去,“老韩”接任了市成本局局长,在农本领域也成长为全省闻名的行家里手。
从事农本工作多年,韩高明对工作有着自己的理解:“做好农产品成本调查,首先就是要以农为本。”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新形势,赋予了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提质增效的新使命,2021年,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形势下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新时期农本工作的重点任务。看到文件后,韩高明首先想到的是,能不能利用好政策落实的窗口期,为农民做一些实事。通过多次细致调研、论证和征求意见,韩高明推动提高周口单一调查品种的误工补贴,在全省率先超过当地农民的月均可支配收入,有效调动了农调户工作热情。2021年,历史罕见洪涝灾害冲击扶沟县,韩高明第一时间带队走进受灾农调户家中,送上慰问金、慰问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并鼓励农户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当地农本调查任务未受到任何影响。
图3:周口市慰问受灾农调户
“调查网络是我们开展农本工作、服务三农的主阵地和主战场,一步不能退、一寸不能丢。”韩高明担任市成本局局长期间,正值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他密切关注各县市成本机构改革情况,向分管领导积极汇报,通过市县发改委协调编制,市县两级成本机构及人员实现了稳定过渡。在每年省局下拨经费基础上,周口市还为每个调查县配套农本经费,并努力争取到各县发改委对成本调查工作的大力支持,县级成本机构经费得到了有效保障。“搞调研去周口,有问题问老韩”,周口市逐步成为河南农本工作的一面旗帜。
图4:为农调户发放务工补贴
如今,韩高明已到了要退休的年纪,但一支精干务实的成本队伍,仍始终秉持农本工作初心,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持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