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人民法院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2023-04-19 09:23  浏览:855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财发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财发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文 | 胡启航

2023年3月13日和3月1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分别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在北京胜利闭幕。与会代表委员不负人民重托、积极建言献策、认真履职尽责,会议各项成果充分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过去五年来,人民法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有力推动了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

深入贯彻实施《民法典》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是关乎老百姓生活的一部法律。近年来,人民法院深入贯彻实施《民法典》,让《民法典》真正成为人民权利的“保障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法典》实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级党和国家机关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尺度。”最高人民法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贯彻实施《民法典》摆在突出位置,专门成立《民法典》贯彻实施工作领导小组,采取多项有效措施,全力贯彻实施。

2023年3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段农根在解读《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时指出,各级人民法院严格实施《民法典》,依法审理民商事纠纷案件。2021年至2022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审结的3100多万件一审民商事案件中,都依法适用了《民法典》,涉及人格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同时,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最高人民法院从全国各地的优秀案例中遴选发布“人民法院贯彻实施民法典典型案例”,在统一法律适用和普及民法典精神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各级法院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民法典》普法宣传,让《民法典》真正走向千家万户,走到群众身边,走进人民心里。最高人民法院编辑《中国民法典适用大全》,举办‘人民法院大讲堂’活动,分层次、全覆盖培训干警120余万人次;推出《一分钟带你了解民法典》系列普法动漫及《学法典读案例答问题》《民法典Rap》等。其中,《学法典读案例答问题》的网络阅读量累计达到了8800余万次。”段农根说。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法典》的立法目的之一。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自觉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审判工作,公正审理一批典型案例,出台一系列规范文件,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2022年,全国法院在法律框架内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释法说理的一审民事案件达38.25万件,涌现出一大批释法说理精准得当、法理情水乳交融、充满法治精神和人文关怀、具有行为规范指引和道德价值引领双重意义的典型案例。

《报告》显示,五年来,人民法院审理了朱振彪追赶肇事逃逸案、医生电梯内劝阻吸烟案、小区保安陪同送医案、救助老人压断肋骨案,面对矛盾冲突、是非曲直,不回避、不含糊、不迁就,旗帜鲜明支持见义勇为,坚决反对“和稀泥”,着力破解长期困扰群众的“扶不扶”“劝不劝”“追不追”“救不救”等法律和道德风险,引领良好社会风尚,推动法治建设;审理了私自上树摘杨梅坠亡案、高铁霸座案、吃“霸王餐”逃单摔伤索赔案,让自甘风险者自负其责,让失德乱序者承担后果,引导社会成员增强公共意识、规则意识。新时代司法定分止争、明辨是非、激浊扬清、惩恶扬善,努力让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2023年3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三批人民法院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民事案例。其中,张某诉李某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纠纷案具有一定代表意义。

该案中,李某系跳舞、军鼓爱好者,常年义务为社区群众教授舞蹈、军鼓等技能。李某同参与活动的居民建立了微信群并被选为群主。2022年1月16日6时,李某在微信群中通知打鼓队成员集合彩排。张某某并非打鼓队成员,但仍到活动现场附近练习舞龙。8时30分,张某某在练习中晕倒。李某与其他成员立刻上前急救,并拨打急救电话。随后,李某同救护车一起将张某某送至医院。但张某某最终抢救无效死亡,死因系心源性猝死。张某某之子张某认为,李某对死者在活动中意外猝死存在过错,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在抢救过程中未尽救助义务,应承担侵权责任,遂将李某诉至法院,要求其赔偿各项损失共计62万余元。

法院经审理认为,张某某事发上午练习舞龙并非受李某的邀请,其发生意外,死因系心源性猝死,并非他人行为造成。李某虽系活动的组织者,但其组织行为并无过错,作为非专业医护人员,李某尽到了作为组织者的安全保障义务,与张某某意外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不应承担责任。

该案的处理结果表明了自愿参加广场舞猝死,组织者无过错不担责,既符合法律规定,也符合社会公众对公正的认知,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更加从容地参与全民健身活动,享受运动快乐,有利于倡导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民法院司法裁判永恒的价值追求。”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陈宜芳表示,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裁判推动法、理、情有机融合,让自甘风险者自负其责,让失德乱序者承担后果,引导社会成员增强公共意识、规则意识,推动树立法治信仰、实现公平正义。

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

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刑事审判承担着生杀予夺之责,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特别是名誉、财产、自由乃至生命。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刑一庭庭长何莉介绍,五年来,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作用,审结一审刑事案件590.6万件,判处罪犯776.1万人,有力维护了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人民法院始终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制度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坚决依法严惩煽动颠覆国家政权、间谍窃密、暴力恐怖等犯罪,对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严惩不贷。五年来,人民法院依法严惩故意杀人、抢劫、放火、绑架、强奸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和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的暴力犯罪,圆满完成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审判执行任务。我国严重暴力犯罪持续下降,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第二,依法服务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既需要民法指引规范,也需要刑法保驾护航。五年来,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作用,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惩治非法集资、内幕交易、涉地下钱庄、洗钱等犯罪的司法解释,依法严厉打击财务造假、操纵市场、“老鼠仓”等资本市场犯罪行为,有力维护了金融安全。各级人民法院依法审理假冒注册商标、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案件,积极服务创新发展;依法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走私、非法经营等破坏市场秩序犯罪,守护公平诚信。

第三,依法惩治腐败犯罪。惩治腐败犯罪是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的一项重要职能。五年来,人民法院坚决贯彻党中央反腐败工作部署,依法审结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11.9万件13.9万人,依法惩处孙政才等92名原中管干部职务犯罪,有力促进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施行后,人民法院积极适应职务犯罪办理新要求,配合完善监察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我国反腐败制度与司法体系日益成熟。

第四,依法严惩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犯罪。人民有所盼,司法有所应。五年来,人民法院对危害食品药品安全、性侵拐卖妇女儿童、电信网络诈骗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犯罪重拳出击。同时,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隐私、安全、环境等新需求新期待,依法惩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高空抛物、污染环境等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犯罪,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了老年人的“钱袋子”,以养老之名实施诈骗,犯罪手段具有迷惑性、隐蔽性,严重损害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影响社会稳定。

2022年4月起,人民法院全面落实党中央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半年的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何莉介绍,专项行动以来,人民法院一审已判决案件1645起4523人,追回赃款308亿元,执行养老诈骗案件财产30亿元,养老诈骗违法犯罪得到有力打击遏制。

在北京法院发布的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犯罪典型案例中,崔某、黄某某集资诈骗案引起了笔者的注意。2018年6月至2019年2月,崔某伙同黄某某虚构身份和“爱心养老惠民工程”项目,以小投入就能获得大回报为诱饵,非法组织孙某某(另案处理)等人在全国多地组建团队,向社会不特定人员公开宣传,谎称只要投资1000元至2万元不等,待投资人数达到5万人,即可获得投资款100倍至500倍不等的返利。通过上述方法,两人共骗取3000余名集资参与人的钱款500余万元。

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一审认为,被告人崔某、黄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集资诈骗罪,依法应予以惩处。因两人诈骗老年人的钱款,故应从重处罚。据此,一审法院依法以集资诈骗罪判处崔某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80万元;判处黄某某有期徒刑七年,并处罚金50万元;责令崔某、黄某某退赔各集资参与人的经济损失;冻结在案的被告人崔某名下银行账户内的存款,返还集资参与人。一审宣判后,被告人崔某提出上诉,二审法院裁定维持原判。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马一德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法机关在全国范围内高压打击整治养老诈骗活动。本案是充分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典型性、标杆性案例。法院依法快速高效审结该案,严厉制裁、震慑了犯罪分子,同时全力追赃挽损,最大限度减少了受害群众的经济损失,展现了人民法院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实际行动,让老年人拥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严格公正司法,既要恪守法律,又要通达情理,兼顾国法、天理、人情,确保裁判结果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民群众朴素公平正义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何莉说。

行政审判工作提质增效

推动行政争议多元化解

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工作是解决行政争议的重要法治途径,是党在司法领域联系人民群众、实现依法执政的重要方式,在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证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报告》显示,人民法院监督、支持依法行政。五年来,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138.4万件,审查行政非诉执行案件107.4万件,强化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服务“放管服”改革和法治政府建设。加大对房屋土地、社会保障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案件的审判力度,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依法审理涉国有土地出让、政府采购、招投标、招商引资等行政案件,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促进诚信政府建设。探索行政案件集中管辖,破除行政诉讼“主客场”现象。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天津、上海、浙江、山东等地法院加强行政争议多元化解中心建设,辽宁、吉林、河南、贵州等地法院推动构建府院联动机制,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

2022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行政争议多元化解工作的意见》,对人民法院在行政审判工作中参与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总体要求、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工作衔接、组织保障等内容作出了规定。这是人民法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

2023年2月15日,第六次全国行政审判工作会议召开,12家高级人民法院有关负责同志在会上作交流发言,分享各地法院行政审判工作经验。

浙江法院全面贯彻依法调解原则,通过深化府院联动、健全配套机制、强化数字赋能,大力推进行政争议调解中心建设,有力推动行政争议实质化解。依托“浙江全域数字法院”,浙江法院建立线上行政争议调解中心,构建行政争议化解全过程一键申请、人员统一调配、在线调解留痕、数据实时流转、线上线下融通的多跨协同新场景。

陕西法院牢记使命、尽职担当,努力推动行政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2018年以来,陕西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4.35万件,行政机关败诉1.25万件,持续加大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力度。同时,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会同陕西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办,定期通报陕西省行政机关应诉情况,推动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呈上升态势。

河北法院立足主责主业,明确主攻方向,保障重大战略部署实施。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依法服务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全方位加强对下指导,妥善审理一批涉协同发展重大项目案件,确保大兴机场、京张高铁、京雄高速等建设项目顺利推进。依法服务冬奥会筹办举办,成立涉冬奥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法治护航冬奥筹办十项举措,建立涉冬奥案件监管平台,开通绿色通道,快速化解行政争议。依法服务雄安新区建设,派出案件指导组,调整行政案件集中统一管辖,对重点案件进行重点指导。

福建法院以行政案件管辖改革为抓手,强化行政权运行监督。2013年起,福建法院率先探索开展行政案件跨行政区域管辖改革,适应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建设要求,分“三步走”逐渐形成中级法院交叉管辖、基层法院集中管辖、铁路法院指定管辖“三种模式”,破解行政诉讼难题。

重庆法院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提升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水平,行政审判质效7项指标稳居全国前列。通过源头介入,重庆法院2021年以来提出法律意见建议970余条,有效防范和减少非理性争议;深化“强基导向”,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2022年以来诉前化解452件案件;2022年以来,重庆法院判后协同行政机关、检察院分别化解517件、115件……

各地法院群策群力,充分发挥司法智慧,为妥善化解行政纠纷,实现行政争议多元化解贡献力量。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未来,人民法院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守正创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立新功、再续荣光。

本期封面及目录





《中国审判》杂志2023年第06期

中国审判新闻半月刊·总第316期

编辑/孙敏


发布人:7731****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