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中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务部主任
医学博士 法律硕士 医院管理硕士
互联网医院执行院长
福建省医院协会门诊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
福建省医院协会医政管理分会常务委员
福建省医院协会法治分会常务委员
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学分会委员
数字福建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
11月13日,2023年“全国安全用药月”活动正式在京启动,药品安全网络知识竞赛、药品安全互动体验等活动陆续走入群众,持续传播、普及药品安全知识。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药品的迭代更新不仅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福音,也进一步推动了诊疗模式的升级。
“以肿瘤为例,传统的治疗方式需要为患者进行静脉注射,长达半天甚至一天的治疗必然会打断患者的日常生活节奏。但新出现的皮下注射给药方式,在保持了疗效和安全的前提下,仅需几分钟就可快速完成治疗。”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务部主任许中如是道。
2017年11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为首批国家日间手术试点医院之一,并于2019年6月6日成立日间手术中心,是按照“集中式日间手术运营管理”模式运行的平台化日间手术病房。许中指出,这是提升患者服务体验的关键一步,亦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切实体现。
“白天住院接受治疗,晚上回家休息”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闽西南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亦是厦门市质量管理的标杆和典范。除院本部外,还拥有6家分院、1家互联网医院、1家护理院、托管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今已有86年历史。医院现有编制床位数2500张,设有68个临床医技科室,建设省、市级科研平台共35个,2020年以来每年发表SCI论文数突破200篇。“抗肿瘤新药临床评价技术示范性平台”获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立项。
2022年,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获得2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立项数占据了厦门市卫生系统的半壁江山,作为厦门市乃至福建省内的医疗“高峰”,医院在日间诊疗方面更“走在了前头”。
2021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将发展日间手术作为提升医疗资源使用效率的重要手段。2022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医疗机构日间医疗质量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日间医疗是在24小时内完成住院全流程诊疗服务的医疗服务模式,属于住院服务的组成部分。
在这一时间节点,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日间手术中心已运行三年有余,共服务涵盖21个专科,二百多种术式,患者满意度达99.45%。
“肿瘤是我们医院的第一大病种,去年仅肿瘤内科就有约2.7万人住院,庞大的肿瘤化疗患者不仅会占据大量医疗资源,更是医院提质增效工作中需要考虑的现实问题。”许中介绍,日间医疗作为一种新型诊疗模式,具有“短平快”的特点:方便患者就医、简化手术流程、加快术后康复。
“当天来,当天就可以回去。我觉得时间上缩短了,而且速度快,效率也很高。比如说我今天做完手术,周六周日在家休息,周一就可以上班,也不会耽误时间。”一位苏姓患者对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日间手术中心竖起了大拇指。而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
在这里,中心打破了专科壁垒,实现了对二十多个专科患者的统一管理,多学科、全方位构建日间手术平台,7间百级层流手术间配备国际一流手术器械,以保证各类日间手术的开展;设置独立日间手术病房,配齐医疗护理设备,面向全院开放,医护人员用心布置病房格局,墙体手绘彩图,让患者及家属体验各类风格的“家庭式”温馨病房。
许中告诉记者,“白天住院治疗,晚上回家休息”在缩短患者住院天数、减少患者医疗开支的同时,也提高了医院的床位使用率,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优化,解决了患者的“住院难”问题,促成医患双赢局面。
从日间手术到日间治疗
全球范围内,肿瘤仍是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第一大疾病。在中国,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升高,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位居全球第一。随着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逐年升高,如何通过有限的医疗资源满足肿瘤患者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是亟待破解的一道难题。针对肿瘤诊疗,中国肿瘤日间诊疗协作组发布了《中国恶性肿瘤日间诊疗专家共识(2022版)》,为肿瘤的日间诊疗提供了能落地、可操作的实践指导。
根据数据统计,目前,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日间手术在全院择期手术中占比36.2%,患者平均住院日缩短3.49~5.27天,住院总费用减少10.24%~20.36%,日间手术出院患者满意度高达99.45%。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开展的日间医疗质量规范化管理哨点医院遴选工作中,医院成为全国首批22家日间手术医疗质量规范化管理哨点医院,是福建省唯一入选的医院。
“日间手术中心的运转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日间诊疗经验,但归根结底还是一种形式特殊的‘住院’治疗。”许中说。为此,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正在布局新的日间治疗中心,让部分治疗从“住院”转向“门诊”。
“实际上之前我们已经有了一个规模较小的日间治疗中心,这一次,院内决定在原来小规模的基础上,拿出一整层病房来做日间治疗中心。”许中说。
值得一提的是,药剂形式的迭代,为肿瘤门诊化疗的日间治疗中心模式提供了更多可能。“以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乳腺癌为例,皮下制剂的出现让肿瘤化疗可以缩短为5分钟左右的注射治疗,大大降低护理成本,提升患者感受。”许中认为。周转效率的提高让患者的衔接更加顺畅,于管理而言也更加有利。
同时,减少了配药等关键环节后,皮下注射更有利于提高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该项医疗服务的标准化质量,进一步实现规范化、同质化的肿瘤分级诊疗。
许中透露,此前,医院的日间手术中心已自主开发了一套从手术申请到术后随访的全闭环日间手术患者管理系统,实时记录患者诊疗全过程,监控和跟踪各个流程节点进度,环环相扣,确保患者诊疗过程的可追溯性及安全性,未来,以这套信息化系统为基础的程序也会升级复制至日间治疗中心,让精细化管理守护患者治疗的安全底线。
“医院有意愿、诊疗有经验、医保有政策、患者有需求,再加上皮下注射等药物制剂的助力,日间治疗一定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许中期待,未来,这套“厦一人”探索出的新流程、新模式、新方法,可以在释放医疗资源方面为行业带来新的经验与启发。
文:王依依
编辑:王祎然
审核:孙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