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们日常总说孝敬父母,孝敬长辈,好像更偏重“孝”字,感觉孝敬和孝顺意思差不多。
前几天,听到一位修习传统文化的老师对“孝敬”的解释,让我很受启发:原来,孝和敬是不同的。
所谓孝,更偏重孝顺,是你在长辈这个位置上,按照长幼秩序,我孝的是你这个位置。
所谓敬,更偏重敬重,是我对你这个人的品格行为很佩服,我敬的是你这个人本身。
这么一拆开来解释,简直太妙了。
你会发现,有多少子女对父母只有孝,缺少敬。
02
你身边一定有这样的现象,而且还不少——
成年后的子女会关照父母的起居饮食,按时探望,陪着聊天,生病了会床前照顾,
看起来一派和谐,孩子很孝顺。
但,也就是这样了。
子女无法和父母有深入一些的交流,稍微说得深了,就会吵架,气的气,哭的哭,子女拿父母没办法,父母嫌子女不体贴,彼此都觉得很委屈。
为了减少耗竭,少受伤害,子女会选择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维持表面的和谐——生活上该尽的义务会尽到,但彼此的心没办法靠近,也不再奢望从父母那里得到情感上的支持和归属。
这就是只有孝,没有敬。
03
当孩子还小,父母有天然的权威,我们可以用父母的权威让孩子顺服。
但当孩子长大,有了独立的人格,他开始以成人之间平等的视角来打量自己的父母。
孩子什么时候才算真正长大?
就是当他意识到:父母不仅是自己的父母,也是和自己一样的一个人。
当父母天然的权威光环渐渐消退,孩子会更加清楚地看到父母本身的一面。
父母是怎么处理问题的,自身的生活态度是怎样的,孩子都一一看在眼里。
如果父母的为人处世让人信服,敬意就会油然而生,孩子也会以父母为豪,见贤思齐。
如果父母的品行让人无语,那么,孩子内心是不以为然的——
虽然行为上可能会顺服,态度上会恭敬,但缺少油然而生的敬重,只有暗暗的决心:我长大了绝不要像他们一样。
孝顺是可以要求的,因为序位就摆在那里。
但敬意是无法要求的,它只能靠人格魅力来赢得。
举一个我身边的例子吧。
我的姥爷今年90多岁了,他从年轻时就非常自律,太极拳打了几十年,银灰色的头发从来梳得一丝不乱,衣服都是干净整齐地挂在衣架上。
每天上网看新闻,坚持骑车出去锻炼身体。对小辈的事关心但不干涉,不会唠唠叨叨,非常有界限感。对过往的一些不公正遭遇会有情绪,但表达节制,不会愤世嫉俗。
姥爷赢得了我们整个家族几代人的敬重,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人是可以这样有尊严地老去,自尊,自爱,自省。
04
什么样的行为,让孩子无法生出敬重?
有的父母,习惯用自己的权威压制孩子:“我是你爸,你就得听我的!”
不听?揍一顿再说,看你服不服!
孩子嘴上认错:爸爸,我知道错了。但内心的委屈和愤怒又多了一分。
有的父母,信奉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从来不肯承认自己的问题,动不动就端出父母的架子训孩子,以维护自己脆弱的自恋——
“你说我哪里哪里做得不对,你就做得对吗?我把你养这么大,我还养出不是了?!”
一次两次,孩子就知道,父母是没法沟通、没法讲理的,只能在物理和心理上保持安全距离,维持表面和谐——“是是是,你说得都对”“好好好,听你的”,尽量小心翼翼,不碰触逆鳞。
有的父母,情绪化严重,身体已经中年,内心还住着个缺爱的小孩子。
孩子一不听话,就情绪崩溃:“我天天为这个家操心操力,我是图个啥?”
有个女孩说,妈妈就像小孩一样,自己得哄着她。她很珍惜和妈妈每次见面的时间,会找些她喜欢的话题聊,做事尽量顺着她,让她开心。
但就是这样,妈妈有时还是会发脾气,弄得母女俩不欢而散,这让女孩又难过又无奈又自责。
这样的关系里,只有讨好与忍隐,索取和匮乏,没有敬重。
还有的父母,天天葛优躺,追剧刷手机,得过且过,对家庭缺少责任感,却要求孩子好好学习:“我们这辈子就这样了,你要好好学习,将来出息了,我们也脸上有光。”
这样的家庭,别说仰视,孩子都很难做到平视,哪里有土壤生发出敬重?
总之,当你因为自己是父母,就随心所欲,
当你长期在这个父母位置上躺平摆烂,
当你只对孩子有要求,对自己没要求,
那就很难赢得孩子人格上的敬重。
一句话,敬重不是你在这个位置上就能获得的,是靠你的付出和努力赢得的。
05
什么样的父母会得到孩子敬重?
我总结了这么几条(欢迎补充哈):
对自己有要求,认真生活。
对子女有关爱,有方法,但不过多干涉控制。
品行端正,有原则有底线。
为人处世有智慧,令人信服。
生活态度乐观积极,平和豁达。
当然了,以上这些,不一定都能做到——哪里有那么完美的父母?
我觉得,父母身上,只要有一两个闪光点,就值得敬重。
再举个我自己的例子。
我对自己的成长过程也有心结,曾经对爸爸发泄过自己的不满。这几年,父女俩促膝交谈过好几次。
当我看到,已经七十多岁的老爸虽然有他那个时代的局限性,但他会尽力调整自己,尽量去理解我,尊重我的选择,我是特别感动的。
爸爸是个内敛低调的人,有着他那一代人的含蓄忍隐,却在七十多岁时,愿意敞开心扉,坦诚自己的感受,表达对我的爱。我知道,这对他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年逾古稀,依然能自我反省,愿意自我突破,和孩子做情感上的沟通,这让我对爸爸不仅有感动,有浓浓的爱,更增添了深深的敬重。
是一个成年人对另一个成年人的敬重,
而不仅仅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
06
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孝敬自己,但孝敬二字得来不易——它不仅是对子女的要求,也有对父母自身的要求。
并不是做了父母,就能天然赢得孩子的敬重。
你在父母的位置上,可以要求孩子孝顺。
但孩子能不能敬重你,最终取决于你的人格魅力,品行修养,以及年复一年的践行。
如果,我们对自己的父母更多的是孝顺,缺少了敬重,
那么,我们这一代父母更应该有所反思,去做些什么,让孩子能够由衷地既孝且敬。
作者简介
凌想:橙子妈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青年文摘》特邀心理成长导师,专注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帮助千万父母构建更好的亲子关系,著有《好妈妈都懂的心理学》。
即刻拥有——
历史 | 人文| 美学 |科普|励志
联系方式
合作电话:010-57350596
邮箱:hezuo@cyp.com.cn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上标注。)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人世间》 中国青年出版社 梁晓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