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读《儒林外史》222|牛布衣的新版本
2025-01-22 07:05  浏览:432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财发网”
温馨提示:为防找不到此信息,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财发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原著跟读,公Z号《私想活动》整理,文责自负】【450万权重会员+20年传统媒体写手,欢迎点击加入本人旗下简书会员:风清不扬81】

老和尚一番,当然感天动地。群众们都说:大家都是“烟火邻居”,碰到这种事当然要效劳,如今还让老师父破费,“不当人子”——“不当人子”不是错别字,也称“不当礽子”,相当于自称不敢当、罪过。群众的意思是,让老师父破费了,大家心里不安,“老师父怎的反说这话?”

于是大家把老师父的酒菜和粥都吃了,散场。过了几天,言而有信的老和尚果然请了吉祥寺的八个僧人,来替牛布衣拜了一天的“梁皇忏”。“梁皇忏”是佛教书《慈悲道场忏法》的俗称,相传梁武帝做雍州刺史时,夫人郗氏性格残酷嫉妒,待到梁武帝即位后,梦见已经病故的郗氏化为蟒,于是梁武帝为了替郗氏忏悔罪业,集录佛经语句为忏法十卷,民间俗称《梁皇忏》,算是江南佛家常用的超度忏法。

自此以后,老和尚每天早晚课诵、开门关门,总会到门口牛布衣的柩前添些香,洒几点眼泪。

话说有一天“定更”时分,老和尚晚课结束正要关门,只见一个十六八岁的孩子,右手拿着一本经折,左手拿着一本书,进门来坐在韦驮脚下,映着琉璃灯念书。“定更”时分是指晚上七点多、八点左右,因为这时会打鼓报告初更开始。古人认为这个时候夜晚开始,人们经过了一天的劳作,必须安定下来了,所以称为“定”。

这孩子借灯看书,老和尚当然不好多问,结果他念到二更多天才走,也就是晚上十点、十一点左右,看起来很认真的样子嘛。孩子走了,老和尚关门睡下,没想到第二天这孩子又来了,如此连续来了四五天。老和尚终于忍不住,下次见他进了门,就上前问:“小檀越,你是谁家子弟?因甚每晚到贫僧这庵里来读书,这是甚么缘故?”“檀越”是梵语的音译,小檀越的意思就是小施主。

那孩子作了一个揖,叫声老师父,“叉手不离方寸”,说出姓名来。这儿“叉手不离方寸”,意思是孩子说话的时候,始终两手在胸前相抱,是俗语里表示恭敬的动作。所谓“方寸”,是指心。比如 《水浒传》里第二十七回,张青跟武松见面时,也是“叉手不离方寸”。

小说这一回的末尾说:只因这一番,有分教——“立心做名士,有志者事竟成;无意整家园,创业者成难守。”有人立志做名士,而且事竟成,莫非便是说这孩子?且听下回分解。

发布人:0d48****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