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相对人违反行政协议如何救济?
2025-02-01 23:10  浏览:644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财发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财发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在中国法律框架下,当行政协议的相对人(非行政机关一方)违反协议时,行政机关可采取以下救济途径,结合行政法与民法典的相关规定:

一、法律依据

1. 《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明确将行政协议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但主要针对行政机关违约情形。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协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2019年):

• 第二十四条:行政机关可依法单方变更、解除协议,但需补偿相对人;

• 第二十五条:行政机关可作出要求相对人履行的书面决定,逾期不履行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3. 《民法典》合同编:适用于行政协议中具有民事合同性质的部分条款。

二、救济途径

1. 行政手段:单方决定与强制执行

• 要求履行决定:

• 行政机关可作出书面决定,责令相对人限期履行协议义务。

• 法律依据:最高法司法解释第二十五条。

• 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 若相对人逾期不履行书面决定,行政机关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非诉执行程序)。

• 程序要求:需确保决定的合法性,避免程序瑕疵导致执行被驳回。

2. 单方变更或解除协议

• 条件:

• 为实现公共利益或行政管理目标;

• 符合法定情形,如相对人严重违约、不可抗力等。

• 补偿义务:

• 行政机关需对相对人因此遭受的损失给予公平补偿(如剩余投资的合理赔偿)。

• 法律依据:最高法司法解释第二十四条。

3. 民事救济途径

• 适用情形:

• 若协议中部分条款属于平等民事主体间的约定(如违约金、损害赔偿等)。

• 操作方式:

• 行政机关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相对人承担违约责任(如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等)。

• 注意:需明确协议条款的性质,避免混淆行政与民事救济的界限。

三、操作注意事项

1. 程序合法性:

• 所有行政决定必须符合法定程序(如书面通知、听取陈述申辩等),否则可能被法院撤销。

2. 公共利益优先:

• 单方变更或解除协议需基于公共利益,并提供充分证据(如社会稳定、环境保护等)。

3. 补偿合理性:

• 补偿标准应公平合理,可参考协议约定、实际损失及市场价值等因素。

4. 证据保存:

• 行政机关需保存协议文本、违约证据、履行催告文书等,以备诉讼或执行使用。---四、典型案例参考

• 案例1:特许经营协议违约某特许经营者未按约定完成基础设施建设,行政机关作出解除协议决定并重新招标。法院认定解除行为合法,但需赔偿经营者已投入的合理成本。

• 案例2:征收补偿协议未履行被征收人拒绝腾退房屋,行政机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法院审查后裁定准予执行。

五、总结

行政机关应对相对人违约的救济路径需结合行政协议的“行政性”与“合同性”双重属性:

• 优先适用行政手段(如决定+强制执行)以保障公共利益;

• 民事救济补充适用,处理平等主体间的违约责任;

• 程序正义与补偿公平是避免争议的关键。

建议在具体操作中,咨询法律专业人士,确保救济措施合法有效。

发布人:3de9****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