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简称上海新华医院)创建于1958年,是新中国成立后上海自行设计建造的首家综合性医院。上海新华医院最大的特点是拥有完整的三级亚学科儿科体系和成人学科体系,是一家真正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医院。
“基于这个特点,上海新华医院将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设定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儿科和成人学科嵌入式发展为路径,打造为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的综合性医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副院长潘曙明表示,作为实行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和DIP(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双试点的医院,上海新华医院虽然面临双重挑战,但也获得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服务意识
上海新华医院高度重视医保的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2019年5月,成为双试点医院后,医院结合上海市要求和自身特点,进一步完善医保管理。
潘曙明认为,DRG是以支付为抓手的管理工具。它带来的不仅是后付制变为预付制的支付方式变革,更是公立医院运营机制的转变。总体来看,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进一步促进医院强化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特别是在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方面,医院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
在我国,优质医疗资源相对短缺,但随着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深入,患者有了更大的选择权,就医考虑因素更多元。医保资金跟着患者走,因此医疗服务水平与质量决定了医院的未来。这就意味着,医院必须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与质量,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成本意识
成本意识也是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背景下,公立医院要普遍加强的意识。
成为双试点医院以前,在上海申康医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指导下,上海新华医院很早就推出了单病种管理措施,探索基于费用的成本费用率的病种成本核算方法。借助医保信息平台,上海新华医院还比较了同等级别医院某个病种的治疗费用。“如果上海新华医院某个病种的费用一直相对较高,医院则会审视这个病种的每一个诊疗环节;如果某个病种的成本构成不合理,则会结合临床实际进行优化。可见,强化成本意识意味着医院要不断规范临床诊疗行为,在确保医疗安全和患者权益不受损害的前提下,持续提高服务效率。”潘曙明表示。
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背景下,公立医院更要加强成本意识。潘曙明说,成为双试点医院以后,上海新华医院就积极开展以病种为基础的成本管控。
随着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医院的病种成本管理工具更加多样,为医院发展方式、运行模式和资源配置方式转型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关于印发公立医院成本核算规范的通知》的发布与总会计师制度的引入,进一步为医院加强成本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学科意识
学科发展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背景下,夯实学科发展的基础显得愈发重要。
医保改革通过支付杠杆,引导医院从规模扩张型发展转向提质增效型发展、从粗放式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公立医院要实现这3个转型,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实力过硬的学科。
潘曙明表示,在DRG/DIP支付方式下,医院的运营模式发生改变。这要求医院不断强化强势学科,加强学科融合,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以上因素都是医疗服务流程优化,医院转型发展得以实现的前提。此外,为了让DRG/DIP改革政策落地,医院要打组合拳,在加强医保、绩效考核、病案管理等工作的同时,配套优化与兼容临床路径、服务流程,否则改革无法推进。
“这样说来,医院推进医保政策落地的过程,是一个由医保管理部门牵头,临床管理与财务管理深度结合,促使医疗行为和服务流程发生改变的过程。医院只有不断整合医疗资源、优化服务流程,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才能顺利推进。而这需要强大的学科体系作为支撑。”潘曙明表示。
信息化意识
医院推行DRG/DIP改革是一个系统化的协同过程,医院管理与各项数据指标之间彼此关联又相互制约。面对这样复杂的系统性改革,传统的经验式管理已无法胜任,必须引入新的管理工具和理念。其中,信息技术是关键。
值得庆幸的是,在医院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层面,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已深耕多年,上海的公立医院也有较好的信息化基础。即将建成的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及不断提高的数据质量,为医院接下来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潘曙明看来,通过信息化平台,医院可以进一步明确战略性病种、价值性病种、优势病种、基本病种,进而对不同病种进行策略分析,不断优化临床路径。
通过DRG/DIP改革的推进,上海新华医院的科室成本、病种成本核算不断精细化,资源配置不断优化,新的业务增长点不断形成,门诊及住院均次费用、均次药费增幅逐年降低,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跑出了“加速度”。2022年7月,全国绩效考核平台第三次亮出成绩单。上海新华医院在全国1342家同级同类医院中排名第16名,得分889.6分(满分1000分),指标等级为A+。
文:姜天一
编辑:王天鹅
审核: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