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暑期是儿童居家伤害的高发期:溺水是排位第一的伤害致死原因;道路意外、高坠风险、烧烫伤事件和中毒、窒息伤害等成为儿童青少年意外悲剧的典型原因。
今年暑期,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儿童安全力教育基金联合新浪微公益上线暑期儿童安全教育课,以科普视角和实战经验,为大家分享安全教育知识。
课程由儿童安全力教育专项基金发起人,儿童伤害预防教育专家张咏梅女士主讲,首都体育学院王宏威教官和来自江西省红十字水上救援队队长单元平教官,就溺水预防话题做了现场讲解和指导。一小时的暑期安全课程,内容涉及面广,且又是暑期生活中不得不面临的场景。我们将课程的内容重点做了分类、梳理,提炼了关键词,供家长和老师们学习了解。
第三讲:跌落预防
概述:
每年超过3600名0-17岁儿童死于跌落,跌落是5-19岁人群第一致残原因。死于跌落的男孩是女孩的1.8倍。
跌落分为两种:一种是从高处坠落,也叫高坠;一种是平面跌倒。跌落也是儿童送医看急诊的第一伤害原因。
跌落发生主要原因和预防要点:
高坠致死率高,多和看护不周有关
高楼坠亡是居家场景里最易发生的伤害类型,多发生在幼童身上,且多因为看护者大意所致。所以加强看护者责任是每个家庭需要做的功课。同时要做好家庭的环境防护。
(上图)杭州某小区3岁男童6楼坠下,快递小哥们拉起被单接住孩子。
发生高坠的环境隐患大,防护做得不够
窗户护栏是非常好的预防高坠的产品,但护栏间隙是一个隐患。如果间隙过宽,并不适合儿童,尤其家有幼童,很容易发生坠楼但卡住身体的情况。
此外,窗户下方放置可供攀爬的家具也是极大隐患。孩子很容易攀爬到窗台,充满危险。因此,在护栏和家具摆放上下功夫,才能避免高坠发生。
跌倒多在运动中产生,学习保持安全距离很重要
平面跌倒对每个孩子来说并不陌生。但学习在运动中保持和对手的距离,学习跌倒后的正确自护姿势,也是重要内容。至少不会因跌倒发生身体戳物的二次伤害。
学习跌倒后急救措施,避免二次伤害
扭伤、骨折、挫伤是在跌倒时很容易发生的身体伤害。学会做好这类受伤的应急处置,是每个有孩子的家庭应该学习的。
此外,跌倒后可能发生的颅脑重创和对脑震荡症状的判断,也是极其重要的。因为一旦误判,会贻误治疗时机。
本文来源: 中国红基会儿童安全力教育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