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商之道
国内首艘氢燃料电池动力船宜昌首航,多地竞逐绿色能源赛道
2023-10-13 16:11  浏览:991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财发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财发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长江畔,“氢舟”已过万重山。

第一财经记者从2023 中国(宜昌)绿色能源发展大会(下称“大会”)上获悉,近日,我国首艘氢燃料电池动力船“三峡氢舟1”号在湖北宜昌首航,标志着我国氢燃料电池技术在内河船舶应用实现零的突破。

当前,宜昌正在大力建设“清洁能源之都”,大会期间共签约新能源项目32个,总投资超1200亿元。目前,宜昌在建(拟建)新能源新材料项目63个,总投资超3000亿元。

不只是宜昌,国内多个城市都看好绿色能源产业的发展前景,纷纷入局。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在大会上表示,各地应加强科技创新,优化绿色能源生产;创新应用场景,促进绿色能源利用;推进自主创新,引领绿色能源发展。

当前,中国绿色能源装机量全球第一。其中,水电、光伏、风电各占1/3,结构持续优化,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业体系。

“绿色氢舟”宜昌起航

10月11日,我国首艘氢燃料动力船“三峡氢舟1”号在位于湖北宜昌的三峡游客中心首航,既标志着我国氢燃料电池技术在内河船舶应用实现零的突破,也标志着我国氢燃料动力船正式进入工程化应用阶段,为未来氢能船舶的大规模商业化运营奠定基础。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星燎在首航仪式上介绍,作为国内燃料电池功率最大、首艘入级中国船级社的氢燃料电池动力船,“三峡氢舟1”号船长49.9米,船宽10.4米,设计最高航速28公里/小时,续航力200公里,额定载客80人。

“相比传统燃油动力船舶,‘三峡氢舟1’号预计每年可替代燃油103.16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43.67吨。”长江电力检修厂厂长肖荣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三峡氢舟1”号搭载的500千瓦质子交换膜氢燃料动力电池系统是国内首套符合船级社最新标准的船用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产品。500千瓦的氢燃料电池额定输出功率已超过国际平均水平(≤350千瓦),4000千瓦时的大容量锂电池组,其发电功率和储能水平亦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肖荣介绍,交付投用后,该船将用于三峡库区和三峡大坝至葛洲坝两坝间的交通、巡查、应急等工作,全程零排放、零污染。

中国工程院院士严新平表示,去年在宜昌首航的“长江三峡1”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球载电量最大的纯电动游轮,用绿色电能替代燃油,推动了“电化长江”。此次自主研发的“三峡氢舟1”号,又通过绿色氢能技术,推动了“氢化长江”。两艘“绿色方舟”的下水,对长江大保护及内河航运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宜昌水运条件优越、应用场景丰富、产业基础坚实,发展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大有可为。”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吴卫国建议,当地政府应当加快完善政产学研金用“六位一体”体系,推动内河船舶制造大型化、绿色化、智能化、标准化,以游船游艇和货运船舶为发力点,打造集制造、运营、拆解于一体的绿色智能船舶全产业链发展体系,更好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黄金效益”。

打造“清洁能源之都”

不只是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坐拥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宜昌绿色清洁能源的产业链条还能延展更长。

长江、清江奔涌向东,落差大、势能足。以三峡大坝、葛洲坝为代表,宜昌境内建成大小水电站468座,总装机容量2850万千瓦,以0.2%的国土面积装备了全国7%的水电装机容量。

风光资源属Ⅳ类区域,宜昌可开发量达到600万千瓦以上。到2022年底,全市光伏电站装机38.5万千瓦。当地还在谋划宜都大风口、长阳火烧坪等风电项目20个,计划新增装机200万千瓦。

丰富的水能资源和较大的海拔落差等自然禀赋,助推宜昌抽水蓄能也有较大发展空间。全市有7个抽水蓄能电站纳入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项目总装机1060万千瓦,总投资约685亿元。

根据规划,下一阶段,宜昌将充分发挥区域清洁能源资源优势,建立以水能、风能、太阳能、抽水蓄能和页岩气为主体、可再生能源为补充的清洁低碳能源供给体系,力争到2026年,清洁能源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打造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基地。

与此同时,通过精细化工产业革命性裂变,宜昌高调进军新能源新材料赛道,新能源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全市在建(拟建)亿元以上新能源新材料类项目63个,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在建磷酸铁锂电池产能达到70GWh,初步形成涵盖动力电池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和电池总装的新能源电池产业链闭环。

本次大会上,共签约新能源项目32个,总投资超1200亿元,其中百亿级项目6个,50亿级项目13个,为宜昌打造“清洁能源之都”加码。

预计到2025年,宜昌引进和培育产值过百亿元的龙头企业将达到8~10家,带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上下游规模突破2000亿元。

多地竞逐绿色能源赛道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围绕“双碳目标”和绿色能源产业,国内多地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促进地区低碳转型。

承接金色阳光,输出绿色电能,内蒙古新能源发电总量和新能源绿电外送量去年均排在全国第一位。预计到今年底,内蒙古的新能源装机量将超过9000万千瓦,清洁能源在建项目总投资超过5000亿元,在建和拟建的新能源规模超1.6亿千瓦。

2019年,能源工业跃升为云南省第一支柱产业。当地发布《云南省绿色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实现全省能源产业销售收入达到5200亿元,绿色能源工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6%左右,绿色能源投资力争达到4500亿元。

贵州省风能、水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丰富。近年来,贵州省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产业,截至2023年6月底,贵州省新能源装机总容量累计达2181万千瓦,其中风电607万千瓦、光伏发电1511万千瓦、生物质发电63万千瓦。

《山东省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亦提出,到2025年,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取得重要突破,能源结构显著优化,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9000万千瓦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3%左右。

万钢在本次大会上表示,各地要加强科技创新,强化绿色低碳前沿技术研发,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力度,在立足能源安全的基础上,破除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形成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科学动态、有预见性的能源供应体系;要创新应用场景,以节能和高效利用为方向,以新质生产力发展为牵引,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算力节点、超算中心等新基建,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加大力度推进船舶电动化,拓展氢燃料电池应用领域,促进绿色能源利用;要聚焦碳排放双控,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核算体系,积极开展碳足迹、碳汇计量等基础研究,持续完善和扩大碳交易市场,加强碳排放权交易、用能权交易、电力交易衔接协调,提升能源使用效率。

发布人:4e54****    IP:101.229.42.***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